黄茶要求微黄、黄亮的汤色,黄大茶要求深黄色。绿色、褐色、橙色和红色均不是正常的色泽。再看是否劣变。黄茶具橙色或红褐色都是劣变的汤色,茶汤带褐多系陈化质变之茶。2.亮度指亮与暗的程度。亮者质高,暗者质次。3.清浊度质地正常的黄茶汤色清澈。黄茶好的汤色应该是杏黄(黄芽茶)、黄亮(黄小茶)、深黄(黄大茶)明亮者为佳;汤色浑浊是闷黄过度产生劣变的茶。
(二)香气黄茶的香气不似绿茶的清鲜浓郁而带熟栗香(黄小茶)或甜兰香(黄芽茶),而是多带焦豆香(部分黄小茶、黄大茶)。一般黄茶香高浓带火旺香气,部分黄小茶亦带兰花香气。黄茶评审香气,同样要评3项:①是否纯正;②香气的高低;③香气的长短。部分黄小茶用烟熏,要求带松烟香(如沟山毛尖);多数黄茶要求高火,外形有鱼子泡,这种火香应视为正常的母质特征,香气要浓高持久。
若具绿苏的鲜香、红茶的甜香者,都不是正常的黄茶香。黄小茶的栗香火旺、黄大茶的焦粗香可视为正常。(三)滋味黄茶滋味的特点是醇而不苦、粗而不涩。正是由于这种滋味,迎合了大批消费者的口味。与其他茶一样,黄茶的滋味从纯异、浓淡、强弱、鲜滞等方面予以评定。黄茶滋味的醇是其基础滋味。这种醇和不似绿茶或红茶的醇和,而是入口醇而无涩;不似绿茶呈现的极快的爽,不似红茶呈现的极快的强,而是吐出茶汤后回味甘甜润喉,别具一味。
君山银针有黄针也有绿针2种规格。黄针的滋味醇浓,绿针滋味鲜醇。从回味上评,前者快而甘;后者略慢而鲜爽,回味长。(四)叶底黄茶叶底从嫩度、色泽、匀度3方面来评定优次。1.嫌度从芽与叶的含量、硬软、厚薄、摊卷程度予以区分。其嫩芽多和厚、软、摊者为好茶,其硬、薄、卷而不散摊的叶底是低级茶的象征。2.色泽叶底色泽看色度和亮度。
黄茶叶底要黄亮,有绿有红都不是好黄茶的叶色。黄而亮,不能暗。黄茶叶底暗可能是闷黄时温度过高、时间太长造成的。3.匀度看叶底的匀齐度。看是否有“公孙茶”、“父子茶”,1芽1叶的黄小茶中亦可能夹杂1芽3叶的较老芽叶,或夹杂对夹叶、单片等。叶底要求老嫩一致,色泽匀齐。经过外形、内质的审评,依据黄茶品质标准,正确判断黄茶的品质等级或优次。
在武夷岩茶的感官审评中我们应该如何鉴评茶叶呢?
武夷岩茶指的就是在武夷山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独特的武夷山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岩韵”这个词也并非是那么的神秘和抽象,武夷岩茶的国标定义里用“岩韵”来总括了岩茶的品质,是武夷岩茶各个品质特征的凝结。岩韵的形成主要来自种植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山场、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树品种。
岩韵即岩骨花香,可分为岩骨和花香两部分来理解。【岩骨】“岩骨”代表的是武夷岩茶的内质,它的形成取决于茶树的生长环境和加工工艺里的炭焙环节。微域气候和土壤是岩茶具备岩骨的物质基础,武夷山四条溪流和峰峦、丘陵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和独特的风化岩土壤,土壤中许多植被残体遗留土中,日益堆积,使表层腐植层较厚。
霸气浓厚的“马头岩肉桂”、温润滑顺的“牛栏坑肉桂”、木质味彰显劲道十足的“慧苑坑老枞水仙”......各个震耳发聩,岩茶讲究山场,各个山场因为微域气候的不一样其岩韵的体现也不同。岩茶的炭焙是展现岩骨品质的技术手段,炭火在燃烧时产生和释放负离子远红外线,将茶叶中的物质裂解、转化,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多,增加茶叶内含物质的可溶性。
大家对岩韵多用“有物质感”“压舌头”“有颗粒感”“有喉韵”“有体感”这些词汇来描述,此类感受产生的具体原因就是武夷山风景区内独特的微域气候和土壤。【花香】“花香”代表的是武夷岩茶的风格,也是岩韵的一部分。本人之前对岩韵的理解少了“花香”的部分,认为“花香”就是茶叶香气的一种描述用词,其实“花香”体现的不止是一种的香气类型,更是一种岩茶的风格特征。
风格的形成源自岩茶精湛的制茶工艺,其中最主要的是初制工序里的做青和精制工序里的焙火。初制做青让岩茶形成天然的花果香,精制焙火则是将岩茶风格进一步强化,根据焙火时间和温度的不同火攻分为轻火、中火和足火,形成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轻火的清幽鲜醇、中火的馥郁醇厚、足火的浓厚火功香显,风格各不相同。品种也是形成岩韵的一种因素,不同的茶树品质具有不同的岩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