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有多少人口?
人是构成历史的主体,因此人口对于历史而言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历史上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的迁徙对于我们厘清历史的脉络,重构历史原貌都是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研究人口史的基本方法就是搜集、整理统计数据,但是古代的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一直是困扰人口史研究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战乱时代,人口的流亡、隐匿,户籍资料的错漏、缺失都使得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无法保证。
这里试以三国为例,通过对比考证赵文林(谢淑君)(注1)、王育民(注2)、葛剑雄(注3)三家《中国人口史》探讨蜀国人口,对人口史的研究略作讨论。 关于蜀国人口的统计数据史书中有三条: 其一,《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炎兴元年(263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 其二,《晋书地理志》:“刘备章武元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其三,唐杜佑《通典》卷7《食货七蘠代盛衰户口》,“三国鼎立,战争不息,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 其中杜佑所记数据与《蜀记》相同,应为援引前文,故可供研究者仅《蜀记》及《晋书》所记数据。
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两条数据殊不合理。 赵氏以为《蜀记》将民、士、吏分列,故口九十四万并未计入士、吏的数据,王氏、葛氏亦同此论。则《蜀记》所计人口应为1,080,200(注4)。据此蜀国口户比为3。86。但魏平蜀时全国通计人口的口户比为6。68(注5),晋灭吴时全国通计人口的口户比为6。57(注6)。
南北朝时,刘宋口户比为6。37,北齐口户比为6。6(注7)。另据赵氏考证《后汉书郡国志》,东汉时期蜀地口户比约为5。16(注8)。如此则蜀国口户比未免过低。 其次,蜀国人口仅百万而兵力高达十万,另有吏四万,不事生产的人口竟占总人口13。1%,这在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是不可想象的。素有冗兵之称的北宋其士卒及家属占总人口比例也不过5%(注9)。
以宋商品经济之繁荣,养兵比例仅5%却已经入不敷出,在对外战争中只能取守势。而以区区之蜀养兵比例达10%以上,不仅年年征战,常取攻势,而境内竟无民乱、亦无叛逃。这无疑于情不合,于理不符。 据《后汉书郡国志》,豫州有户1,142,783,冀州有户908,005,兗州有户727,302,徐州有户477,054,青州有户635,885,益州有户1,52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