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消费最多的茶叶,接近三分之二,绿茶的产区从南至北,几乎所有当然茶区都有加工,而且绿茶也是最基础的工艺,除了普洱黑茶这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其他茶种都是由绿茶工艺改进而来。许多人会觉得绿茶和普洱毛茶的工艺是大同小异,都是杀青、揉捻、干燥,但这只是工艺大致的流程,许多的小细节都再将二者区分开来。
绿茶是如何加工的?
感谢头条邀请,关于绿茶的加工的方式一般是采摘——杀青——揉捻——干燥这几步骤,因为绿茶主要喝鲜嫩程度,所以绿茶一般来说对于采摘的时间和芽叶的老嫩程度比较重要,杀青主要是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包含炒青、烘青、晒青、蒸青。揉捻主要就是将茶叶中的细胞揉碎,使茶汁浸出更快。干燥主要就是使茶叶中的水分去掉,利于以后的保存。
哪个地方的绿茶比较好?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消费最多的茶叶,接近三分之二,绿茶的产区从南至北,几乎所有当然茶区都有加工,而且绿茶也是最基础的工艺,除了普洱黑茶这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其他茶种都是由绿茶工艺改进而来。茶叶生南方,其实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这里有两个概念是今天容易混绕的,一是江南有多大,在唐代的行政划分里面将全国划分成十道,其中长江以南分属剑南道,江南道,岭南道,江南的范围是很大的,第二 ,当时的岭南剑南一些地区都没有开发。
制茶工艺的进步是需要经济发展为铺垫的,经济繁荣了茶叶的需求就大,要求就高,所以唐之前四川湖北湖南那些地区经济比江南发达,古代的茶叶记载多处于哪里,唐宋以后,江南经过几次衣冠南渡,经济开发了,唐宋的几次贡茶苑都在江浙地区 ,尤其是明代江南成为鱼米之乡,这种现象一直到清末民国 ,十大名茶大半出自安徽浙江江苏,原因就在这里。
历史原因,经济原因,地理原因结合在一起,在中国茶叶圈有一块地方叫做茶叶黄金区域 ,就是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包括安徽的皖南地区,江西的赣北地区,浙江浙西浙中地区和苏南地区,也不要一个一个说有多好 我报二十个茶名吧,就知道在茶叶地位了。皖南地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萝茶,涌溪火青,桐城小花;赣北地区:婺源绿茶,浮梁茶,庐山云雾;苏南地区: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天目湖白茶,金坛雀舌,阳羡雪芽,苏州茉莉花茶;浙江就更多了,西湖龙井,开化龙顶,安吉白茶,天目青顶,径山毛峰等等。
茶叶泡后竖起来的就是好茶叶吗?应该说有这种现象的多数是好茶,但并不能一概而论,泡后能在杯子里竖起来,这种现象只能作为好茶的参考因素之一。泡后能竖起来的茶叶多数是头采茶,是芽头,经过冲泡之后,由于芽头的马蹄头相对较重就会在杯子里竖起来。如果是后期采摘的茶叶,有芽有叶,甚至都是以叶为主,冲泡之后就会在杯子里飘起来了,无法竖立。
而头采茶都是芽头,相对于其他等级的茶而言,品质肯定是最好的。但并非等级最高的头采茶就一定是好茶,制作一款好茶还要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茶青产地、工艺、制茶期间的天气等。当然也有一些茶类并不讲究头采芽头,比如铁观音就没有明前茶,而是秋茶才是最好的。芽头泡后在杯子里竖立,除了茶汤的口感之外,还有欣赏的角度,所以在茶艺表演或者网络视频上经常可以看到。
欢迎关注懂茶帝!普洱生茶在没有蒸压成饼之前,先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做成了晒青毛茶。许多人会觉得绿茶和普洱毛茶的工艺是大同小异,都是杀青、揉捻、干燥,但这只是工艺大致的流程,许多的小细节都再将二者区分开来。首先是原料采摘:绿茶原料讲究的是鲜嫩,一般要求是只摘芽头不带叶梗。而普洱茶是需要连梗带叶一起采摘的,这是因为茶梗作为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其氨基酸、茶多芬的含量比较高,物质的丰富保证了后期转化效果。
接着是杀青:绿茶杀青时要掌握好: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目的就是需要更高温度破坏酶的活性,成就绿茶不发酵的特性。而普洱茶要保持茶叶中酶的活性,以便后期转化;这也是生普后期能够逐渐陈化,口感层次丰富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干燥的区别:绿茶的干燥方式分为炒干、烘干和晒干,于是就将炒干的绿茶称“炒干”,烘干的称“烘青”,晒干的称为“晒青”。
普洱茶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晒青。经过杀青之后,绿茶的揉捻和干燥的过程均没有活性酶的参与,而普洱茶都会有活性酶参与的氧化过程,不超过65度的杀青温度只是钝化了部分活性酶,接下来的揉捻,然后晒青,晒青过程会很明显看到茶叶在发生轻微的发酵反应。综上可见,绿茶的工艺主要目的是杀死酶活性,使茶多酚无法氧化,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