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使用的是宝钞多少多少贯。因此,如果大量的白银输入明朝,明朝的白银肯定会贬值。其实财政问题一直都是明朝最大的症结所在,因为明朝一直都很“穷”。也由于这一优势,后来明朝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就确立了明朝银本位制的地位。白银成为明朝的通用货币。
明朝为何仅统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动放弃?
朱元璋安南列为“永不征伐之国”,并将这个决定列为“祖训”,视为大明国策的重要部分。不过,朱棣时期,大明曾用兵安南,并将其纳入版图。然而,20余年后,大明又主动放弃了安南。既然是“不征之国”,朱棣为何又要征之呢?既然已经征之,为何又要放弃呢?不征之国1395年,朱元璋将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等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并将这个决定些入《皇明祖训》第一章节,并要求子孙后代“一字不可改易”!列为“祖训”,并要求子孙后代绝不更改,看来,朱元璋“不征之国”的决定并非权宜之计。
朱元璋的解释如下。1、这15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至少以农业经济的标准看,统治这些地方,收益有限,但成本很高。2、“限山隔海,僻在一隅”,所以这些国家来侵略大明也不方便,“不为中国患”,对大明也没有什么威胁。3、古代对中原威胁最大的一直是西北地区的“胡戎”,“累世战争”,甚至曾入主中原,因此,“时谨备之”,将国防重心集中在这个方向。
由此可见,朱元璋做出“不征之国”的决策,所考虑不是一时一世的问题,而是长期问题。至少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朱元璋的这个见解都是准确,不过时的。这也决定了:与安南保持宗藩关系,而不对其实施直接统治,才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这是大明与安南关系的主流。征伐原因:震怒的朱棣定下“不征之国”的国策后,大明与安南的关系一直不错。
朱元璋时期,安南甚至数次出兵协助明军讨伐云南地区的元军残余力量。到靖难之役,朱棣夺权后,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安南,也早已经发生了篡位之举。黎氏夺了陈氏的江山,掌控了安南实权。朱元璋时期,黎氏就来求大明天子承认,朱元璋当然反对权臣篡逆之举,不承认,还派人谴责黎氏。朱棣夺权后,黎氏兴奋起来了:陛下您也是篡逆夺权的,应该能理解咱们的心情吧!都是篡逆的,不容易呀,封我们作个王吧。
当时,朱棣刚刚夺得帝位,也需要多一些人来承认,扩大影响力,因此,麻溜答应了黎氏的要求,承认其为安南王。可是,2年后,老挝送前安南王陈氏来朝,控诉黎氏杀戮陈氏宗族的罪过。此时,朱棣基本上已经控制了全国的局势,地位安稳了,自然也要反对篡逆!因此,朱棣表示:拥护你陈氏继续作安南的王!黎氏一开始觉悟很高,表示:拥护天子的决定!结果···当朱棣派人护送陈氏回到安南时,立刻遭到了黎氏的伏击,陈氏被杀,护送的明军也遭到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