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制茶工艺确是一质的飞跃,原来香型是通过制作可以产生的,并非茶青原本带这些香型。(有的茶树品种有特殊香型)口感说在不断的与茶商接触中,原来很多茶商很有水平,能记住某一类茶的口感,一喝就知道是哪儿的茶,那个山头,那个巧舌如簧,夸夸其谈,当时觉得我也应该这样,确实很厉害,那我也就学习品口感吧,要怎么样的香型,要怎么样的回甘,要怎么样的苦涩,要怎么样的茶气,才是哪儿都茶,记呀,记呀,两年下来有个大概。
有一次一个茶商拿来一泡“昔归”茶,号称2万/公斤(几号单珠来着)收的,他也是好意思,那就品呗,嘿嘿,我也毫不客气。口感非常之好,大家赞不绝口,还都说这“昔归”是这个价,一个字值。然而有个50来岁的大哥一直都没说话,一直附和着我们笑谈。大家散去,我就偷偷问:“这茶不错,香气好,回甘好,值不值这个价?”他笑了,说了一句“拼的”。
就走了。2016年,突然明白原来每个山头的茶,有特性,但是特性并不是口感,而是茶青(也就是叶底)。叶底说2016年的夏天,普文开始走云南产茶区,跑各种茶区,收集茶树叶的样本,自己做了各种笔记,来记录那个山头主要的茶树种,从而发现实质性对茶的深究在于茶树品种是根源。当你自然而然的学习与深究时,你会发现各种茶的制作工艺,出什么样口感的茶,但你又会发现,什么样的茶树品种在哪儿地域分布,原生种茶树在哪儿生长的环境,慢慢的,改变了喝茶习惯,也学会了越喝越孤独,越喝越简单,不再追求名茶,而是务实的喝一口,你需要的茶,生态好的茶配一壶优质的水,那是神奇而又心喜,舒服而又精神。
传承我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有哪些进步?
唐朝盛世,我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空前强大,茶在唐朝时期飞速传播发展,比屋之饮一词便是形容唐朝的饮茶风气,茶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融入到生活之中。俗话说:“吃茶是和尚家风。”茶道与佛教关系紧密,自古也有“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当时有大批的日本学者与僧侣前往唐朝学习,就像“留学生”一般。我国茶文化、茶种和栽培技术被日本的僧侣重点学习并带回国。
唐朝时饮茶用的是煎茶法,宋朝为点茶法,这两种饮茶方法均传播到了日本,是日本茶道的雏形,明朝时实行海禁,能起到传播效果的也就只有倭寇了,由于传播能力有限,明朝延用至今的散茶冲泡法与各种茶种没有很好的传播到日本,可能有少量传播,不过没啥影响。虽说日本茶的起源来自我国,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也孕育创新出了自己的茶道,今天简单聊一下日本的茶种与饮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