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一个范围,到底是30kg还是40kg,还是50kg,就取决于经验了。所谓看茶做茶,一般嫩茶洒水要少一些,粗老的茶菁洒水较多。洒水均匀以后就盖上发酵布开始发酵了。4.翻堆茶洒水堆高后用发酵布盖住,让温度上升。堆温一般在50~65℃之间,大约两周的时候翻第一次堆。每次翻堆后,堆高逐步降低,从60cm逐渐往下降。
通过堆子上插的温度计来检测堆温,以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5℃。接下来差不多每周进行一次翻堆,如果温度高的话就要翻得更勤。每次翻堆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块,为平衡茶堆的温度、湿度,增加透气性,解散“结团”茶条。如果温度过高,翻堆不及时,就容易引起“烧堆”,致使茶堆碳化而报废。5.开沟几次翻堆后,堆高继续下降,通常不超过40cm。
一周后,即发酵周期的第35天左右,堆子温度降为35℃左右,就可开沟,让茶冷却并干燥。每隔3-5天开一次沟,交叉开沟,如此循环往复至茶叶含水量低于14%,普洱茶的干燥切忌烘干、炒干和晒干,否则将会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6.养茶堆置一周左右,这个过程叫做养茶。大约45天左右,得到了渥堆后的毛茶,一个渥堆发酵流程完成。
一杯红茶是如何产生的?
茶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茶树的叶子是绿色的,可红茶却是红色的,难道有红色的茶树吗?其实红茶是制茶师傅将嫩绿的鲜叶,经过一定的发酵工艺制作而成。世界上所有的红茶都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这4步,方能形成红汤红叶的特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发酵”这个步骤,我们会将茶叶放进竹筐中,茶叶中的物质在自身酶的作用下,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了复杂的氧化反应。
苦涩味物质分解成了更温和的小分子,同时产生了茶红素、茶黄素等,让茶叶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的青涩感消失,香气变得熟化,花果香显现。这也是为什么和绿茶相比,红茶会更加温和,并且呈现出特有的香味。当然到了不同的产茶地区,基于红茶的这4个基础步骤,各自有了一定变化。比如福建武夷山桐木村,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会用松木熏制,茶汤有松烟香和桂圆味。
云南的滇红叶片较大,内含物丰富,有浓强鲜爽的特点。外国人喜欢的红碎茶,则在制作时加入了揉切的工序,茶叶破损度很高,出味快,适合加糖加奶等调饮。做茶就像做菜,原料都是茶树采摘下来的鲜叶,可不同的工艺可以制作成不同的口感,形成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各种风味。希望这个回答能够让你了解,一杯红茶是如何产生的。
冲泡绿茶、红茶、普洱茶、岩茶、白茶时,它们的茶、水比例如何控制?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以110ml容量的标准盖碗为例,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如今茶圈已经有了比较通用的投茶比例。冲泡绿茶、红茶、白茶,投入5克,茶水比例为1:22;冲泡岩茶、普洱,投入8克,茶水比例为1:13.75。顺带一提,这是使用快出水方式下的茶水比例。好茶的内含物质极其丰富,如果采用闷泡的方式,只会导致内质的释放量过多,令茶汤变得又苦又涩。
我们喝茶,说到底是为了感受茶叶的鲜、香、醇、爽,而不是奔着浓酽苦涩的茶汤去的,因此大家在喝茶时应当选择正确的冲泡方式。此外,其它茶具也有不同的比例。比如绿茶常用玻璃杯冲泡,由于大部分玻璃杯无法做到茶水分离,所以此时的投茶量应该宜少不宜多。200ml的玻璃杯,投入1-1.5克绿茶即可。比如冬天常见的煮老白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是直接煮茶,400ml的煮茶壶,投入2-2.5克老白茶即可,此外应当先将壶内的水烧开,然后投茶,等到水再度沸腾后关火。这样的好处是尽量减少煮茶时间,避免茶叶内质释放过量。如果是先泡后煮,那就是投入5克干茶。先用盖碗冲泡6-7冲,此时因为茶叶表面的内质释放得差不多了,所以应当适当增加煮茶时间。冷水投入茶叶,沸腾之后关火,将茶汤倒入公道杯,等待片刻即可享受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