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个人奋斗屡屡不顺遭难,这些磨难使他丰富了阅历,磨练了意志,丰富了社会经验,提高了政治素质,才有了他后来的一举成功!在生活中,他认识了名士鲍叔牙,之后与鲍叔牙成为挚交。为了养家糊口便去了晋国公子重耳的家里当了一名家丁。第六,及至战国,没人再说“戎狄”了,因为“强国”出现了,开疆辟土,或收为“国土”或“族裔”融合,再说起也说其本名了。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公元前361年,上天赐予了秦国一次伟大的机会,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变革。而为之崛起,使之伟大的人却是一位历史悲剧人物一一商鞅。商鞅其悲,悲在他死在自己用热血铸就,使之国富兵强秦国的指令下。悲在向他发射死亡之箭的人,是在他变法中受益的百姓,翻身的奴隶。悲在他死于他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之下。政敌们打着护新法的大旗,以新法的叛逆罪判他车裂灭门;百姓奴隶们则根据新法的奖赏,在争先恐后追杀他时,想到的不是商鞅恩德,而是将商鞅的首级看成爵位、田产等重赏。
高山流水,赢渠梁与商鞅公元前361年,秦国赢渠梁即位。这位年仅21岁的新秦王,放眼黄河、崤山以东辽阔的地平线,他怎么能甘心秦国永远蜗居西隅,被山东六国鄙视。他仰慕300年前先祖秦穆公的春秋霸业,渴望实现父亲秦献公的东征计划。他要把秦国重新带上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他,向全国发出了时代强音: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寡人封他高官,给他土地,与他共享秦国。
此时,正寄居魏国寻找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商鞅,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了赢渠梁的号令。为实现梦想,商鞅欣然启程奔向秦国。到秦国后,在秦王宠臣景监的大力推荐下,商鞅见到了赢渠梁。然,商鞅并没有珍惜这次难得与秦王见面的机会。见到秦王后商鞅大谈“帝道”,秦王因为求贤若渴,虽然对商鞅所谈的话题不感兴趣,却也还是客气的送走了商鞅。
商鞅不甘心第一次见面的失败,又找景监为他寻了个第二次见面的机会。这次商鞅仍然是没有珍惜机会,和秦王大谈“王道”。孝公实在是听得难受,又一次客客气气地送去商鞅。第三次,商鞅一改前两次见面的风格,上来就和秦王谈“霸道”。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资治通鉴》直听得秦王眼睛发亮,赢渠梁所要的就是能使秦国快速崛起的奇计,而“霸道”又正好符合快速崛起的愿望。
此时,商鞅的心也亮了。他知道他遇到了知音,他的理想和抱负终于找到了得以实施的机会。于是,这对君臣不分白天黑夜,开始筹划秦国的变法改革。变法的过程艰难一、陋习难改要改变千百年形成的民俗习惯,那哪怕是众所周知的陋习,改变它也不是一件说改就能改的事。所以商鞅变法并非象电视剧里所说的那样说变法就变法。商鞅为变法改革先是筹划了5、6年,才开始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