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被围困白登山,只好采用和亲的政策,与匈奴妥协。看来,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作保障,再坚固的长城也会失去防御能力。明长城匈奴等游牧民族,一直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来自北方最大的隐患。历代帝王都坚持不懈的进行着修筑长城的使命。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是明长城,主要是明万历时期的首辅宰相张居正主政下,由其部属戚继光所监督修筑。
历史文献记载:秦汉时期修筑的长城都在一万里以上。秦长城西起临洮,汉长城西起河西走廊,东部都在辽东。秦汉长城已经成为了废墟。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我们今天所说的,一般看到的就是明长城。其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 最新的调查数据是总长两万多公里。这是历代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尽管她已经失去了军事防御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忘记她伟大的历史功绩,以及遗存在历史档案中那些屈辱,悲壮的记忆,今天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保护她。
明朝长成最后是谁修完的?
明朝推翻元朝廷后,为了防御蒙古的南下侵略和骚扰,从明太祖在位起,一直到明神宗万历年间止都在修筑长城,前后费时200多年。明长城的修筑是在对秦、北魏、北齐、隋朝和金修筑的长城加以利用的基础上,进行了18次加筑及补修才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明长城全长5660公里,西起祁连山,东到鸭绿江。在历代王朝修筑的长城中,明长城的修筑水平是最高的。
它既集前代之大成,又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强调点线结合,对城墙所经重要关隘予以加固,将其修建为坚固的关城,与城墙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以点护线的筑城体系;其次注重长城的纵深防御能力,构筑墩台、敌台、烽堠、关堡等,形成三关筑城体系;再次,工程的砌筑技术有了很大创新发展,城墙的高度和厚度比以前的增强了,还修筑了具有观察、射击、隐蔽并可以储存物资的敌台。
如何评价杨廷和?他与王守仁之间是否有政见之争?
杨廷和与王守仁是明朝同一时期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一个位居宰辅,长期把持朝纲大政,权倾一时威震朝野;一个名列圣人,平叛治乱屡建奇功,开创心学影响海内外。一个理学信徒,刚直秉直,勤勉善政,锋芒锐利;一个心学圣者,谦逊好学,足智多谋,善知进退。一个从未任职地方,始终在朝从政,最终削职为民抑郁而死;一个一直宦游在野,终未跻身内阁,最后劳累过度因疾而终。
一山二虎,必有相争,同朝为官,冲突必然,而且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冲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论都是实质上的敌人。学术思想对立冲突有明一朝,理学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大臣官吏多是朱熹的徒子徒孙,杨廷和就是理学坚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而且是理学派的代表(不能说他是领袖,因为历代皇帝也都是视理学为正统)。心学可溯源于二程学说,发展到明代中晚期,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提出了诸多鲜明观点和理论,形成“阳明心学”,与以儒家正统自称的理学分庭抗礼,对理学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