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十五年何景明20岁进士及第,他即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政治家。何景明 与 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倡导了明代文学的复古改革运动,其主要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号称不读唐以后书。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明史》《长安驿》(明·何景明) 暮雨萧萧云黯然,数家山下起炊烟。
窗闻早雁秋多思,门对寒流夜不眠。远使正持三楚节,旧游曾扣九江船。驿程南去无穷路,来往风尘阅岁年。何景明早前推崇学杜,后来又认为老杜的诗没有韵味,反不如初唐四杰的好。于是和李梦阳的诗歌创作主张发生分歧,两人从此反目。李梦阳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出使云中作》(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三、后七子之李攀龙、王世贞上周去济南出差,特意去了趵突泉公园,公园内参观了李攀龙的纪念堂。李攀龙是山东历城(济南)人,字于鳞,号沧溟。 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加上吴国伦、徐中行被称为称“后七子”, 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
寄许殿卿(明·李攀龙) 漠漠雨如沙,翩翩燕子斜。官贫轻逆旅,乡远重携家。昨夜怀人去,春风抚岁华。独行临御水,问使到梅花。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是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曾 因得罪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东山再起。
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后无人肯出版。后来找到王世贞帮助写了序言。 王世贞被李时珍所感动,还作诗一首以赠 :李叟维肖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玄晏先生序。华阳真隐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何如但附贤郎舄,羊角横抟上九天。很多年以前去济宁时,见过运河边的太白楼,王世贞曾经写过一首《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济宁在鲁西南,离海边几百公里,当然望不到大海,读到“白云海色曙”可知,古人写海未必在海边。注:这个王世贞和清朝的王士祯可不是一个人,不要搞混了。四、于谦这个于谦当然不是德云社给郭德纲捧哏的“三大爱好”之人。于谦最有的诗当然是《咏石灰》了: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五、戚继光抗倭名将戚继光应该如雷贯耳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那种读一遍就忘不掉的佳句.戚继光 《韬钤深处》: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牙签:即书签,代指书籍.。六、师徒抗清英雄:陈子龙、夏完淳陈子龙(1608—1647) 字卧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明亡后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诗风或悲壮苍凉, 被公认为“明诗殿军”。 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誉为“明代第一词人”秋日杂感(明·陈子龙)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点绛唇 春日风雨有感》(明·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读陈子龙诗词,可信李清照所言:词别是一家。同一个人,诗风、词风宛若两人。夏完淳是陈子龙的学生,其父夏允彝弘光元年在江南领兵抗清,战败自杀殉国殉,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老师后来兵败投水而死。
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夏完淳泅水脱险。但是不久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夏完淳这首《别云间》好像入选了学生课本: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结束语除了陈子龙的词以外,明词还有不少佳作,篇幅有限,就录入最有名的杨慎这首《临江仙》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