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砖的原料过去分“洒面茶”和“包心茶”两种。”洒面茶“为二级或三级黑毛茶,而“包心茶“为三、四级黑毛茶。1968年以后不再分洒面、包心,改为混合压制了。在加工中,茯砖有“发花”工序,所以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压制时压力较小,烘干不要求快,整个烘期比黑砖长一倍以上。茯砖要求外形黄褐色,砖稍松,砖内“金花”茂盛;有纯正的“菌花”香,其汤色红黄微明,叶底黑褐。
陈年茯砖茶要求菌花香浓郁。黑砖茶要求砖面均匀,其外形色泽黑褐,香气纯正,稍有松烟香,汤色红黄微暗,叶底暗褐。(图为茯砖茶茶汤)(图为黑砖茶茶汤)茯砖名字的由来以及它为何叫茯茶,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说法:茯砖茶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问世,采用陕南、四川等茶为原料,手工制作。因原料送到咸阳泾阳制作,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因其药效似土茯苓,美称其为“茯茶”。
【欢迎关注懂茶帝】前段时间,茶友“希希”(化名)惊喜地发现,自己珍藏多年的2002年生普掰开后,居然发现茶饼内部长出了黄灿灿的东西(见下图)。一件茶饼里面有好几提都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传说中的“金花”吗?▲茶友“希希”的普洱生茶(2002年茶饼)兴奋的“希希”见此,二话不说就发了朋友圈。可是,在茶行业工作多年的她立刻又意识到,只有茯砖茶才有发花工艺,其他茶类是很难自然地长出金花来的,“我真的这么幸运遇上了普洱茶长金花吗?”出于严谨考虑,“希希”找到了云南大学生物学院的陈教授,请陈老师对这款茶饼中的“疑似金花”做了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培养和观察。
▲陈老师的培养平板一个月后,陈老师告诉“希希”:初步鉴定不是金花,也不是黄曲霉,是由几种杂菌组成,但按目前的观察,不建议品饮。虽然很多金色的菌类是无害的。艾玛,一粒一粒的,多像金花啊!都这样了,居然也不是我们常说的金花。很多茶友都知道,所谓的“金花”,是指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中的一种真菌,叫作“冠突散囊菌”,是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人为制作出来的。
由于冠突散囊菌具有一定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金花”也被很多茶友当做宝贝,甚至被过度神话。▲显微镜下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图片来自网络)在国家标准中,茯砖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这项指标的黑茶类品种,但其他茶类品种,如普洱茶,是没有这项技术要求的,只有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才可能自然长出“金花”。
如果你的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出现真正的金花,那真跟买彩票中了大奖差不多。一个极端案例今年4月份,资深茶人石昆牧在微博上透露,云南农大周斌星教授有一批茶因存放出现金花,经培养检验,证实确属“冠突散囊菌”,“喝起来没有霉味,不锁喉,有凉气感”。据了解,周教授制茶无数,相同仓储,没有其他任何茶出现过这种现象。
石昆牧也强调:普洱与黑茶的金花,都是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不是后期仓储产生,周教授的茶只是个案,是特例。▲周斌星教授的普洱茶(图片来自石昆牧微博)现如今,有些茶厂会参照茯砖茶的发花工艺,在白茶、普洱茶等的制作过程中进行“发花”,做出“金花白茶”、“金花普洱”,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不是人为发花,在自然存放过程中,不管是白茶还是普洱茶,几乎是没有可能产生金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