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皇室继承人才可以叫做“太子”,以显其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其他诸侯和藩王的儿子只能叫“世子”,是比“太子”低一级的身份。如果诸侯的儿子叫“太子”,则是冒犯了皇家尊严,轻者治过失之罪,重者以谋反罪论处。阶级在汉朝正式分化,等级制度正式明确。而哪吒的老爹是李靖,是手握兵权的陈塘关总兵,是有实权的一方诸侯,在商朝时其嫡子自然可以称“太子”,因为这时“太子”就是嫡子的代称,并没有划分等级之说,要与皇室继承人区分开来以显皇室独有的尊贵和尊严。
所以哪吒被称为“三太子”是合情合理的。而在神话故事中,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殷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李靖大惊之下用宝剑劈砍,却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七年后的一天,七岁的哪吒来到东海游玩,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
这时,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
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而敖丙被称为“龙宫三太子”,传说太乙真人为哪吒塑身时曾把敖丙的灵魂加了进去,所以哪吒也被称为“三太子”。而且笔者在多方查阅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也是非常复杂的。他是由两位人物的故事糅合而成的,一个就是本尊哪吒,我们熟悉的哪吒故事中,“托塔天王之子”的身世、东海杀龙、箭射石矶之子、割骨还父、莲花化身的典故都处于这个版本的哪吒太子。
而另一个原型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太岁殷元帅”。“正名金哪吒,又名殷郊”——这位太岁殷元帅的大名,也叫哪吒!而生为肉球,被一剑劈开而降生、拜师真人、后助武王伐纣、拜为元帅等故事,却是出自这位金哪吒的事迹。而这位金哪吒的父亲,就是商纣王,其母即是正宫姜皇后,所以这位哪吒才是根正苗红如假包换的“太子”啊。
一般认为,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时有意将李哪吒与殷郊两个人物进行了融合与再分割。而实际上,早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前,这两个形象就很可能已经融合过一轮了,一个李哪吒,一个金哪吒的重名,应该不是巧合。许仲琳有意地避免了以子伐父的剧情,而把殷郊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安给了李哪吒,把殷郊的人设拉出来重写了一遍,而把武王帐下元帅改写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之子李哪吒——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群众眼中的完整的“哪吒”形象。
至于毗沙门天王第三子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和商纣王之子殷郊的形象搅合到一起去的,何时最开始融合的,恐怕已不可考。从这个角度上,换一个思路,也许“哪吒太子”的称号本就是因为——人家就是纣王之子,本来就是太子呢?或许是在之后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化、变迁中,这个“太子”名号才转落到了同名哪吒的托塔天王三子身上呢?这也仅仅为笔者的一种猜测。
最后笔者看来,这可能是戏曲、小说、演义创作中的一种写法。纵观我国文学史,这种手法也是层出不穷,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子关平(住:史料记载中为亲生儿子)也被称太子;泰山神的儿子泰山三郎,代入小说《封神演义》里是黄天化的封号,炳灵公,也叫炳灵太子;清末戏剧大家也称呼二郎神为金花太子。此外太子很可能是只是一种称谓,泛指年轻的仙二代。
还有就是老百姓对神仙朴素的敬畏崇拜之情,认为男神仙厉害的就是“大帝”,女神仙厉害的就是“娘娘”,年轻的神仙厉害的就是“太子”,小孩子厉害的就是“童子”,之所以这样称呼,可能是因为古代百姓认为神仙非常厉害,所以就用凡人中最厉害的称呼来叫神仙了吧。综合上述的历史因素和小说特有的写作手法,我们不难推断出哪吒被称作为三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