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头条邀请,紫砂壶的目数一般来讲是紫砂泥的颗粒度,紫砂原矿经过风化粉碎成小的颗粒,然后经过筛子来区分紫砂壶的目数,早期的紫砂壶基本是40目左右,由于人们对紫砂壶泥料的认知现在的泥料都是比较细腻的,基本是在60目到80目之间,这个目数的紫砂壶从泥料的可塑性到透气性都是比较好。
紫砂壶多少目怎么看?
所谓紫砂壶的目数,是指制作紫砂壶的原料,即泥料颗粒物大小的计量单位。做一个类比,例如钻石的计量单位,克拉(Carat,缩写ct)。制作紫砂壶的泥料具有双气孔结构,透气性良好,所以才使紫砂壶泡的茶口感极佳,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坏,跟紫砂泥料目数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泥料颗粒大小用目数来定,常用的是16目(目为直径单位,指筛泥料的筛网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如有特殊要求,应该还可以增加其他目数的。
泥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 当然,这些只是数据参考,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像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其实用性能大大降低。用来撑门面,装派头可以。同时,对于过小的目数,如16、24和32目的料,又对工具的损伤大。
紫砂壶表面的砂质感是否细腻,完全得看紫砂泥料的目数,目数越大,砂质越细,目数越小,越粗。有人说细腻的砂质感看着精细、好看,也有人说目数小的粗砂,有粗狂美,摸上去手感更好。但根据紫砂壶专家和传统传承下来的制壶经验来看,60目左右的泥料制壶,烧成后壶面既细腻又有砂质感,泡养包浆后的光泽度也最好,吸水率约在3%~5%,有较佳的抗震性、透气性和物理强度,经得起骤冷骤热,透气不透水,泡茶口感也极佳。
紫砂壶目数一般在多少?
感谢头条邀请,紫砂壶的目数一般来讲是紫砂泥的颗粒度,紫砂原矿经过风化粉碎成小的颗粒,然后经过筛子来区分紫砂壶的目数,早期的紫砂壶基本是40目左右,由于人们对紫砂壶泥料的认知现在的泥料都是比较细腻的,基本是在60目到80目之间,这个目数的紫砂壶从泥料的可塑性到透气性都是比较好。我是汲老,感谢大家多多交流。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作为一个紫砂从业者,对紫砂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希望紫砂文化不断发扬传承,因此我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回答,如果不容易理解,请留言交流。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紫砂矿料?紫砂矿料主要由粉砂碎屑及胶结它的粘土矿物质组成,粉砂碎屑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含少量的黑白云母和长石,褐铁矿等,石英碎屑孤立地分布在胶结物中,成基底式结交。
胶结物为粘土矿物质,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并含有一定量的水云母及赤铁矿等。紫砂矿料经过粉碎,筛分,提纯,陈腐,练泥,甚至调砂等工艺形成所谓的紫砂泥。紫砂的目数,是形容紫砂泥料的粗细的,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在紫砂壶发展年代中,紫砂泥的目数在20目-100目,清朝早期为35目,清朝中期为55-60目,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朱泥比较细腻,目数在80到100。
常规来说,40-60目的壶较多,尤其是60目,物理性、冷热急变性都在较好的控制范围内,既能表现出细腻之美,又有砂质的古朴感,通过养壶,无论是光泽度还是透气性都非常好的。壶友们最关心的是,这个目数的高低,会影响到紫砂壶的品质或者使用效果吗?业界普遍认为目数的高低一定会影响到紫砂壶的质感呈现。目数越高的紫砂泥,越细,那做出来的紫砂壶,也一定是相对更细腻的,颗粒不会太过于粗大,如图中80目一定比40目更显细腻。
反之,目数低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一定相对颗粒更粗些,手感也不会那么细腻,紫砂的质感应该更突出。那么有些壶友认为目数和紫砂壶的透气性有关系?也许有,但影响不大。紫砂泥料的透气性是由紫砂矿料组成物质和从矿物到泥料演变的工艺决定。而不是外观颗粒大小来决定的。不能说把紫砂泥料磨细了,它的气孔就会少了,或者把紫砂泥料磨粗了,气孔就会增加了。
在这里科普一下什么是双气孔结构?紫砂的气孔特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包裹在团聚周围的石英,粘土等单一矿物与团粒之间形成的链状气孔群。链状气孔群的成因,是原始团粒之间,单一矿物之间及团粒与单一矿物之间,在成型干燥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及烧成时团粒,粘土发生收缩形成的空隙,只不过空隙已经细小,一般宽度在20微米以下,有的甚至小于10微米,延长度不等。
另一种气孔是团聚体内部形成的微细气孔,是团粒内部矿物之间在烧成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而形成许多的细微气孔,一般在1.3微米左右。这两种气孔便是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因此壶友在选紫砂壶时,首先是自己希望入手的泥料和壶型,喜欢颗粒质感的,可以考虑目数低,喜欢壶细腻表面,可以考虑目数高的泥料。以上的观点,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