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多不良商家就是造假,以次充好,乌烟瘴气。这个时期的中小厂商由于不掌握产业定价权,又没有强大品牌溢价,只有高质量客户转换红利,后期这类客户直接自己冲茶山做茶又带来影响,叠加价值低洼原料区不断被挖掘减少,也慢慢日子难熬了。只有几家少数开始做大,这也符合产业不断集中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大厂是被抛弃的时代,中小厂是薄利多销无品牌无行业定价权的时代,而受益的是茶农,真正受损的除了厂家,还有销售终端茶叶实体店和政府。
普洱茶未来发展一是肯定会走提高质量的品牌化,原因就是一是好品质是客户要求的,好产品必须是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好,这在以前这些存世天价的茶品可以验证,所以未来市场会选择以大小树乔木为原料,以拼配技术为核心进行较大规模生产和品牌建立。大小树乔木和拼配技术这是能解决一部分产能不足问题,质量提高问题,质量一致性问题。
回到古人做法。也解决了普洱茶一部分的金融属性问题,一小部分这功能,其实有利于流通变现,又不会出现暴力炒作。二是熟茶化趋势,原料上也越来越追求乔木混采来提高熟普质量,熟普本质上也是拼配,并通过发酵达成产品口感的一致性,解决较大量和品质一致性问题,既照顾到品饮要求,又考虑到金融属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三是行业集中品牌化,以前走的是以茶叶嫩度划分等级的品质一致化问题,以后通过相同山寨的乔木混采达成品质一致性,和通过拼配达成多山头品质的一致性问题。
有量就有大厂的天下,有品质的标准化,厂家才会有从茶农这里转移过来的话语权。大厂有品牌,才会有品牌溢价权。最核心的是政府会积极推动这件事,这从最近的引进国企资本进茶山可以看得出来,政府联合资本进茶山,最大的目的就是税收不会流失,现有的模式是茶农得益不交税,茶商效益不好交不了税,嘿嘿?,地方正缺钱呢。这些成本最后是终端客户承担一点,茶农承担一点(就是交给茶商的毛茶价格低了,表面上茶商在交税)。
怎样理解“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可以说是千百年来文人逸士终极的生活理想,尤其是对于那些即将步入年迈、或者已经步入年迈的人来说,这种生活方式意味着安定、舒适和富足,但这种富足,更多指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大家都知道,古代物质生活相对比较贫乏,甚至是战乱频频,想过着一种“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的生活,有时候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即便是在太平盛世的年代,也只有极少数贵族、朝廷高官或士大夫,方才能够达到这种生活目标。“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即最起码建有自己的房屋,房屋可以不是很大,但必须有足够宽阔的庭院,春天,可以在庭院里赏花酌酒,夏天,可以在庭院里仰望满天星辰,秋天,可以在庭院里的葡萄架下与孩子们嬉闹,冬天,可以在庭院里赏雪赋诗,把酒言欢。
屋后满山的翠竹叶子上,清晨挂满了的晶莹的露珠,时不时传来阵阵松风,无不令人浮想联翩。遇到雨天时,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在家门前不远处的芭蕉叶子上,不由得不让人诗兴大发,泼墨挥毫,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啊!“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表面上看是说家无长物,但下一句紧接着又说,茶烟琴韵书声,这幅图画多么令人心醉神迷啊!有茶有烟,在大多的时候,能让一个男子陷入静谧之中,古代没有卷烟但却有水烟,而茶又几乎是每一个男人的挚爱。
有琴有韵,说明家里至少还有一张古琴,可供主人翁在情绪高亢的时候,像陶渊明说的那样,“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当然,也可以像王维说的那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屋子内时不时还会传出郎朗的读书声,可以是自家孩子稚嫩的背诵千家诗的童声,也可以是主人翁诵读陶渊明诗、苏东坡词的苍老之声。想象了这么多,这就是我对“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的理解,或者说是我对晚年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茶烟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不合法,是万万不能够抽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