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首先还是得走流程,也就是选官,选上了官职,再去交钱,才能上任,这才是卖官的真相,他的对象本来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候选官员。而灵帝卖官为了啥,从一个将钱存入“西园”,可以联想到西园八校尉,那是汉灵帝组建的一支军队,用以分薄大将军何进的兵权的。而何进身为外戚之首,又是士族所拥护,用来跟宦官打擂台的。可想而知,无论是卖官也好,党锢也罢,其实都是皇帝早已意识到了士族集团的做大,不甘于朝堂被他们垄断,所做的最后抗争而已。
广州的南越王汉墓为什么可以被列为「20世纪中国著名考古发现」之一?
广州的南越王汉墓的发掘确实具有重大意义,马未都老师在一期节目中谈到海昏侯墓的时候,他列举了马王堆墓和南越王墓来做对比,由此可见南越王墓在考古历史中的意义有多大了。南越王墓“出奇”的地方我认为有三点:印证了历史文献,出土了珍贵文物,留下了未解之谜。先说第一点,印证了历史文献在南越王墓被发现之前,南越国只是在历史资料上有记载,《史记》上有写,《汉书》也有写,广州番禺的地方志上也有写,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考古资料可以证实这个王国的存在。
根据史料记载,南越国的创始人是赵佗,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与任嚣一起被派往岭南,也就是当时的百越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南征百越”事件。但是任嚣和赵佗攻下百越后,秦始皇却驾崩了,接着就是天下大乱,刀兵四起,一直到楚汉战争结束后建立了汉朝,此时任嚣也已经去世,只留下赵佗掌握着岭南地区。1983年6月,广州越秀区的象岗山上发现了汉朝大墓,当地考古工作人员非常兴奋,当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并初步判断该墓很有可能是南越王赵佗或者是其家族成员的墓,国家文物局随后批准了南越王墓的抢救性挖掘。
南越王墓挖掘工作开展后,随着文物的不断出现,墓主人的身份也越来越清楚——并非赵佗,而是他的孙子赵眜,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赵胡。因此这项考古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印证了历史文献,还有补充了历史资料。再说第二点,出土了珍贵文物南越王墓出土的陪葬品很多,有史书上都没记载的“丝缕玉衣”,还有至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块汉代“帝玺”,更有大量珍贵的玉器、乐器、炊器等等。
说到南越王墓,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那件“低配版”的玉衣——丝缕玉衣。我们都知道金缕玉衣,这种规格的陪葬品只要皇室成员才有资格使用,并且按不同的级别使用不同的材料:皇帝和皇后可以使用金线缝制玉衣;诸侯王和公主级别可以使用银线;长公主级别可以使用铜线。南越王墓发现的丝缕玉衣在历史资料上并没有记载,用丝线缝制玉衣是什么级别?据考古学家鉴定,这件丝缕玉衣为岭南本土制作,特别是玉的品种,当时汉代皇室成员使用的金缕玉衣材料都用西域产的珍贵玉材,而这件丝缕玉衣上使用的玉就显得逊色了许多。
玉衣陪葬是皇室成员才能使用,赵眜为自己制作了玉衣,有人就怀疑他当时是想“僭越称帝”。从南越王墓中出土的23枚印章中,有一枚“文帝行玺”也成为赵眜想称帝的证据。行玺是秦汉时期,皇帝用来发布诏令的印章,南越国第一代国君赵佗自称自己为“武帝”,第二代国君赵眜则自称为“文帝”,因此他制作了这枚“文帝行玺”的金印,也是目前考古发现中,唯一的汉代帝王行玺。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但有几个文物我认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象牙:南越王墓出土了象牙,我们都知道广州地区是没有大象的,而这种象牙与非洲雄象的牙非常接近,说明当时的南越国已经与海外一些国家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比中原地区开辟海上贸易的时间要更早;炊具: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些炊具很有意思,有一种青铜制作的煎炉,很多人认为炒菜是从宋朝开始的,但这个炊具在当时的南越国完全可以拿来炒菜!另外有一种捣姜和蒜的工具,这种调味料的加工方式可以看出赵眜对食物的追求非常高,“吃在广州”或许许就是从南越国开始的!最后说第三点,未解之谜丝缕玉衣之谜:既然这件玉衣和“文帝行玺”金印一起,成为赵眜想要僭越称帝的证据,但是他为何要采用丝绸条来做玉衣呢?就算当时的南越国不如中原地区富裕,用不起金线,那银线或铜线总该有吧?赵眜用丝绸条制作玉衣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赵眜名字之谜:赵眜在史书写的名字是赵胡,但是他墓中出土的文物却显示他叫赵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赵胡是司马迁的笔误,还是赵眜有意给当时的中原朝廷报上假名字?甚至,赵胡和赵眜是两个人?这个谜至今未解!赵佗的墓在哪里:这个谜在赵眜的墓发现以前就已经有了,甚至三国时期的孙权也曾派出五千人前来寻找赵佗的墓,最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