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汉正街无论是商户数量还是经营额,全国都是第一的,超过义乌小商品市场。汉正街诞生了无数个“万元户”(当时万元户还很稀罕),从汉正街也走出了无数个服装品牌,成为“汉派服装”系列。二、汉正街的转型汉正街衰落起于1999年后,由于汉正街街巷狭窄,共有70多条街巷,许多巷道只有二三米宽,消防车无法入内。
汉正街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而货物堆积如山,且都是纺织、塑料等易燃品,加上“前店后厂”,楼上居家。这种情况,汉正街发生大火,就出现“火烧连营”这种情况,对人民生命财产购成巨大威胁。事实上,汉正街就发生过几起大火,消防车不能入内,烧得非常惨烈。因此,武汉市下决心对汉正街进行综合治理,最开始是打通多福路,之后扩展到汉正街全部商圈。
之后,武汉市建设西汉正街,兴建汉口北大市场,承接汉正街部分商品市场的转移,西汉正街以建材为主,汉口北以服装和家俱为主,但是,汉正街的地理位置优越,老商户都不愿离开,汉正街综合治理推进难度大,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大货车不准进入汉正街,打围墙等,汉正街才得以完成改造目标。新建后的汉正街变大、变高、变长了,宏观来看,汉正街商户更多了,营业额也更大了。
但从微观,从个体来看,汉正街的人气大不如以前了。这也是商业领域的一个“怪圈”,只要哪条街升级提档,人气都会下降,全国都一样,不知为何?紧接着,武汉市中山大道改造,利济路至六渡桥封闭达一年多,这对汉正街商圈影响非常大。人气散很容易,但要聚起来很难。三、全国小商品市场的兴起与汉正街的衰落在汉正街改造的这段时间,全国各地小商品市场都在兴起,每个省、每个市,甚至到县,都有小商品市场,小商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而销售利润很薄,那么,小商品的经营户(终端)就会就近进货。
以河南为例,以前有很多河南人,特别是信阳、周口、南阳等地商人常到武汉汉正街来批发服装,但之后,河南到处有服装批发市场,河南本地的服装生产厂家也很多,他们就不到汉正街了。湖北本省的,像仙桃、荆州,本身就是纺织大市,当地人也很少到汉正街了。而这一阶段,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崛起,超过汉正街,义乌小商品市场有它独到的东西,也就是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汉正街也就落后了。
我曾到金华义乌、横店旅游,曾专程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崛起,与整个浙商的生产经营有关,当时,浙江推出一村一品,比如说一个乡村专门生产纽扣,每家每户都有生产纽扣的机器,大人小孩都会操作,孩子放学回家后都可以上机器生产一堆纽扣出来,而各家各户将这些纽扣提着篮子送给收购的人,一颗纽扣可能只赚几厘钱,但集少成多,月底一算账,还是很可观的。
义乌最初的纽扣、发卡、头绳、拉链等小商品是这样生产出来的,之后换上自动化机器、大厂房,但这种模式没变,其优势是物美价廉,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东西,逐渐发展,义乌生产的纽扣占据了全国80%市场,此外,发卡、拉链、打火机、钱包等都占有很大的市场。我到义乌考察的那年是2003年,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义乌市场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到世界各地的火车、贷车(船运集装箱)时刻表,比如到越南河内、莫斯科、纽约等等。
而同一时期,汉正街集家嘴汽车站也只有地区性的班车信息。可见义乌已超过汉正街了。2008年奥运会后,电商在我国迅速发展,不断挤压实体店的空间,汉正街越来越显得门庭冷落鞍马稀了。应该说汉正街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造富了武汉一批商人,孵化出一批企业,留给了武汉人一些美好的记忆。汉正街的商业底蕴摆在那里,汉正街虽没有以前繁华,但它依然是全国最好的商业街之一,说不定那一天又会火起来。
汉中的茶叶质量不错,为什么在全国名气不大?
汉中茶叶历史悠久,但都为粗放生产和经营,加之解放后几十年,交通不便,信息交流缺失,只是以满足本地消费为主。近十几年,汉中市乃至陕西省,才开始重视茶叶种植为汉中山区贫困地区脱贫及整个汉中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性。汉中地区茶叶品种主要有:宁强雀舌、勉县定军茗眉、南郑汉水银梭和西乡午子仙毫等等,前几年,汉中市为做大做强茶叶品牌,将汉中所产茶叶统一命名"汉中仙毫",这一举措,有利有弊,有利的是统一了品牌,外地市场扩大了汉中茶叶的知名度;弊端是:汉中当地人都根据个人口味喜好不同,去选购自已长期喜欢的,比如:午子仙毫或宁强雀舌。
。。,可是在外地市场,消费者则无如此经验,可能这一次买的汉中仙毫是宁强雀舌,第二次买的汉中仙毫变成了汉中银梭,以此类推,外地消费者会误以为买到了"假货",以后便不再购买"汉中仙毫"了。纵观国内茶叶市场,杭州龙井、信阳毛尖。。。,都是单一品牌,不会包括几个当地其他品种,从而形成一批固定消费群体,而"汉中仙毫"内含数个口味、条型不一的品种,外地市场消费者会误会为杂牌或假货,这些原因,也是影响国内市场的认知度,从而造成汉中茶叶很难畅销国内市场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