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吩咐小和尚:“上茶。当然如果你一直这样说着,根本没人搭话,或者是只是有人说:不急。这领导不是来了吗,你先是热情的让领导就坐,然后慢慢把茶泡上,再把泡好的茶逐一递给领导,在端茶递水的过程中,你要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哪位领导不抽烟。我想事已至此,再去责怪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看茶和上茶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是主人对不同客人的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看茶:是主人分付佣人给一般客人渗茶的交待;上茶:是主人分付佣人(或家人)向较显贵客人渗茶的交待;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平生喜欢结交僧侣为朋友。有一次换上便衣到某座寺庙中去游玩拜会。这座庙的方丈看到来人貌不出众,穿戴寻常,坐在自己位子上没有动,只是懒洋洋地抬手让小和尚给他看座,算是打了个招呼:“坐,茶。
” 苏东城看到方丈如此慢待自己,有些不高兴,便想戏弄一下这个以衣冠取人的僧人,于是吩咐站在一边的小和尚:“取善簿来。”意思是要布施一些香火钱。善簿取来以后,苏东坡当着方丈的面,提笔写道:香火钱100两。方丈在旁边伸着脖子看到,心中一喜,热情地站了起来:“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 苏东城一笑,又在善簿上落款:东城居士苏轼。
面试官:你备了六根烟,来了七个领导,高情商怎么答?
面试官:你备了六根烟,来了七个领导,高情商怎么回答?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准备了六根烟,来了七个领导,就算你智商再高,情商再高,恐怕也很难应对这种局面。我不知道这七个领导是有约在先,提前就知道领导要来,还是这七个领导突然下来检查工作?如果是突然下来检查工作,那就好说,直接说,不知道领导要来,这连烟都没有准备,赶紧叫人过去买烟就是了,不知者无罪吗。
如果是提前通知,也就是说领导要来你是知道的,那么你身上只有六根烟,只能说明你考虑不周,准备不充分所致,那你这个单位的接待能力、招待能力实在有点离谱。我想事已至此,再去责怪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办法就是:第一、不动声色的仔细观察,看看这七个领导里面有没有不抽烟的。来了七个领导,你身上只有六根烟,显然不能贸然把烟掏出来就发,这烟明显不够,你让谁不抽?你又能不发给谁呢?人常说:“宁漏一群,不漏一人”。
所以,你不能急于散烟。这领导不是来了吗,你先是热情的让领导就坐,然后慢慢把茶泡上,再把泡好的茶逐一递给领导,在端茶递水的过程中,你要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哪位领导不抽烟。作为昔日的老烟民,我可以告诉你,但凡长期抽烟的人,面部总会有些蜡黄,嘴唇乌黑,眼皮也会下坠,经常会眯眼,因为抽烟的人,嘴里经常喷着烟雾,就会自觉不自觉的眯着眼睛,以免被烟雾熏着。
还有就是手指或指甲在长期抽烟过程中总会留下被熏的痕迹。而那些生得细皮嫩肉,眼珠黑白分明,眼睛炯炯有神的人基本都不会抽烟。当你经过观察,能够确定七个领导里面有人不抽烟那怕有一个人不抽烟时,你就可以大胆的掏出兜里的香烟来给领导们散烟,并说着“让人去买烟还没有回来,我这赖烟领导先抽着,一会儿烟就买回来了。”第二、来个火力侦察,让不抽烟的人自我暴露。
当你在给领导泡茶递水的同时,嘴里不停的说着:“这让谁谁去买烟,怎么这么半天还没有回来呢,怎么搞的,真是的!”这时候,那些不抽烟的人自然就会说“我们几个都不会抽烟。”、“我们几个就谁谁几个会抽烟。”这样一来你就能确定七个领导里面至少有几个人不会抽烟。于是你就可以很自然的从自己兜里把烟掏出来,逐一散发给领导。
当然如果你一直这样说着,根本没人搭话,或者是只是有人说:不急。很可能这七个领导都会抽烟,这时候你就不能贸然把烟掏出来。只能想其他办法解决。第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不是给领导们泡茶端水嘛,这开水瓶里的水应该用得差不多了,于是你就可以借打水之际,出门给同事打电话,让同事赶紧买烟并抓紧时间把烟送到什么地方,记住,现在抽烟的人有人喜欢抽那种细烟,有人喜欢抽那种粗烟,不如把粗烟、细烟各买两包。
这样就能满足领导不同喜好的需要。其实,无论是领导下来检查还是兄弟单位过来交流座谈,烟作为人际交往和吃喝招待中的必须品,只要是抽烟的人,身上往往都会装着烟,就算你当时真的没有烟,或者身上的烟不够散发,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些客人当主人的烟还没有买回来时,就会主动掏出自己的烟来散发给大家,烟酒不分家嘛,这样显得客人大度,等烟买回来了,还能不补偿他的烟?所以说,面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有很多种解决办法,谈不上什么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