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送礼不要说价格。如果他不懂,几千几万的茶,他当散茶喝,根本没有体会你的心里在流血。有故意告诉上司,这茶是他怎么托人买的,一万元一斤呢。如果你送给上司特别贵的茶,他懂,就知道你的心意。所以,送什么礼,也不要直白说价钱,玷污了上司的名声,好像你故意来送礼的。
为什么古代的人一端茶杯就表示送客?
端茶送客,在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曾数次体现出来。如周颖派小江去宝丰隆劝说秦掌柜不要拆借银两给沈四海那一集,秦掌柜表示不能不帮,然后就把茶杯端起来,伙计直接高喊“送客”,小江只好无奈起身。还有杜明礼上门要钱,与沈四海话不投机,沈四海懒得再跟杜明礼说话,直接端茶,尽管杜明礼恨得牙根直痒,但最终还是无奈离去。
可见,“端茶送客”这一惯例,在古代官场或生意场上是比较盛行的,其表达的意思大致有三种,一是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谈完了,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便端起茶杯暗示,仆役高喊“送客!”客人自觉告辞,这一种应该说比较通行,无碍来客颜面。二是主人对来客心生反感,想尽快结束这次访谈,但又不便直说,恐伤及面子,只好采用这种方式,这时候就得看来客心中有没有数了。
三是话不投机,就像沈四海对杜明礼那种,约等于下逐客令,暗含的意思是“你赶快滚吧”,只是没用嘴说出来。那么,为什么古人端茶就表示送客呢?《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在《茶汤遣客之俗》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可见,这种习俗自宋代就已经有了,具体来说,应是从宋朝的“点汤逐客”演化而来。
那么点汤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过去古人待客有一常礼,就是说客人来了先喝茶,饮完茶以后再喝汤,后来一步步演变,客人来了先喝茶,走的时候再喝汤,这个汤一般用甘香药材熬制而成。(上述文字在宋人朱或《萍洲可谈》中有记载,原文“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从上可以看出,"点汤"原为"客辞敬汤"的一个礼俗,到后来却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魏泰的《爱轩笔录》中提到过这样一个典故:宋时有一个叫胡枚的吏部官员,被调到陕西兴元去做知府,因家贫路远,无力赴任,说白了就是他不想去,那怎么办呢,于是便去求见枢密院长官陈升之,想通融一下,可谁知陈升之既不给通融,也不愿听他陈诉,立即点汤,前面讲了,汤是客人走时才喝的,那么陈升之这个意思再明确不过,汤都上来了,你该走了。
原则上不建议给上司送茶叶、衬衫之类的礼物。十多年前,商务礼品,通常就是名牌衬衫、名牌T恤、水杯、茶叶,等等。这些东西,一是很难界定价格,二是打折打得厉害。很多上司不喜欢这些玩意,比如,你送个一件名牌T恤,标签上3000元,其实在北京的折扣店里卖300元。你玩这个心眼,你以为上司都傻呀。既然,你非要送茶叶,那么,把握三个原则:第一,原则上给懂茶叶的上司送茶叶。
茶叶,一般百姓,根本分不出高低贵贱,这个市场太忽悠人了。好的茶叶,几万几十万一斤,你被骗了还美滋滋呢。有的茶叶,换个包装,就从散茶变高档了。如果你送给上司特别贵的茶,他懂,就知道你的心意。如果他不懂,几千几万的茶,他当散茶喝,根本没有体会你的心里在流血。第二,送礼不要说价格。有些下属,假聪明真糊涂,故意把价签打上,生怕上司不知道多少钱。
还有故意告诉上司,这茶是他怎么托人买的,一万元一斤呢。没见过市面的样子,让上司非常不爽。所以,送什么礼,也不要直白说价钱,玷污了上司的名声,好像你故意来送礼的。记住啊,即使给上司送礼,都不要造成送礼的现象。第三,送茶叶,千万要真懂。一是不要送过期的茶叶,二是不要以次充好,三是不要打上价签。送茶叶,本来就是附庸风雅,你别把送礼行为搞得太俗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