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高级知识分子都不爱国,无从谈起。由于知识分子不具有职业概念,所以很难用职业来划分高级知识分子的属性,即便博士生在种地我仍然认为他是高级知识分子。可见用职业来划分知识分子已经不可能了。一个知识分子没有爱人之心,也不能叫知识分子。什么样的人被称作高级知识分子?中国有多少知识分子?要回答这两个问题,绕不开涉及到这两个问题的知识分子基本特征。
为什么那么多公知都是高校知识分子?
公知,字面意思是公共知识分子,延伸意思是具有学术背景及专业知识的群体,这是正面意义上“公知”为什么大多出于高校的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有时并不能单纯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比如“公知”。“公知”在词典里原本是个褒义词,但现实中,对特定对象称呼为“公知”,便有讥讽的意思,他们与“喷子”“杠精”齐名,自以为是,舍我其谁,以为地球离了他会停止转动。
什么样的人被称作高级知识分子,中国有多少知识分子?
什么样的人被称作高级知识分子?中国有多少知识分子?要回答这两个问题,绕不开涉及到这两个问题的知识分子基本特征。 第一,知识分子是个具有历史范畴特性的概念词,即它是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的指称。“知识分子”大约是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出现的词汇,之前与之相对应的大概是“秀才”、“文人雅士”一类词汇。西方知识分子一词大约也是出现在近代,之前也有“哲人”一类词汇。
之所以说它具有历史范畴特性,是因为这类词汇是随着劳动分工而出现的,也随着一次次再分工而变化其内涵。在万般皆下品的时代能成个秀才虽然还不能做官但做个先生或师爷富富有余了;在国人大部分为文盲的年代,能上个初中就可成为小知识分子了;在大学教育成为精英教育的年代,高中毕业生已经带不起知识分子的帽子;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并逐渐普及化,大学生必定会成为社会人的基本条件。
第二,知识分子已经不是一个阶级(阶层)概念的指称。我国封建社会所定义的“士、农、工、商”中所说的 “士”还可以勉强定义为一个阶层,因为它可以涵盖所有做学问的人;但现代的 “工、农、商、学、兵”中的“学”只能指学界人士而不能涵盖所有有学问的人。这些变化都是由于知识分子具有历史范畴这个特性而发生的。
人群可以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官僚阶级,但不能分类为知识分子阶级。即便有个知识阶层的模糊概念,但随着文盲的消亡知识阶层也必定消亡。 第三,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职业特征,但并不是一个职业概念。在历史的某个阶段,“士”人可以指文化、艺术的创作者、传承者;又一个阶段可以指教育家、艺术家、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