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味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气味,是我们人体基因演变时构建出来的一种反应,用来保护身体。至于好闻不好闻,因人而已,即使不好闻,也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例如品质高的老枞水仙,会有木质香,有的茶友不喜欢这种低沉的香型,但这种香肯定不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2. 温嗅茶汤香, 将茶汤端到鼻前,先通过鼻前嗅觉感受茶汤的香气,做两个判断,一个是香气是否与杯盖香一致; 另一个判断香的型,三个选择,悠长、上扬、冲鼻。
3.加茶的评测方法里,基本不对汤色做品质上的判断,岩茶茶汤颜色与品质没有紧密关联,只要排除浑浊即可。4.这时,茶汤基本温度降为50-60度左右,适合入口与评测。采用啜饮,利用空气流动让香气从口腔冲向鼻腔,这时是鼻后嗅觉,也叫口腔嗅觉,属于香味。啜饮的一口茶汤,分三次吞下。吞下一口之后,从鼻腔吐出一口气,在鼻腔与喉咙位置感受香气。
这时做两个判断:一个是香气是否一致,另一个香气的强度,能做到三口都能在鼻腔感受香味的为最强,两口次之,一口的最低分。什么是啜饮呢?简单说就是自然地吸入茶汤,以舌面中部含住茶汤,缓缓吸入空气,使茶汤在口腔两侧充分滚动,会发出嗤嗤声音,感觉比较不雅,但为了挑出好茶也无妨。啜饮第二口,停留几秒,让茶汤充盈整个口腔。
感受与记录四个方面:苦涩度、苦涩感经过多久消失、醇厚度、回味度。先分别解释一下这四个参数:苦涩度,这里其实包含了两个指标,苦与涩。苦来着舌面,主要在舌头的中后段.涩是一种收敛的感受,好像舌头在紧缩,严重的涩感不仅来着舌面,还会形成上颚和嘴唇的紧缩感。此时感受苦与涩的强度。苦涩消失速度。心里大致计数下经过多少秒后不会苦涩了。
如果超过15秒后面就不用再计时了。主要有这么几个档位,5秒内,5-10,10-15秒。醇厚度。这里也是两个参数,一个厚度,一个滑度。醇厚度在咖啡测评里也称为body感,与饱和度、重量、密度有关。滑是口腔中的神经末梢对茶汤的触感,是一种口腔触觉。是一种顺而细腻的触感,想象巧克力在口腔中的触感。厚度是浸出物的占比数,与苦涩感相类似。
只是苦涩的浓度是来自发酵度不高的茶类,茶多酚是苦涩的,越苦涩表示茶多酚含量越多。当然要结合消失速度,消失快的苦涩感才是好品质是表现。而发酵度高的茶,无论是酶促氧化还是非酶促氧化都一样。多酚物质的氧化物,茶红素,茶黄石,表现不苦涩,因此在口腔中表现为重量感、厚度。大多数茶是多酚与其氧化物同时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在苦涩度与醇厚度中寻找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