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操作起来要达到「可理解性i 1」有点难,如果达不到就找难度差不多的,还是“裸听”。裸听意义重大,因为“语言加工”的顺序就是“先听后理解”。想想婴儿学说话,他最开始听的话,几乎全都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大脑「潜意识」已经开始加工这些“声音”。这个过程叫「语音刻膜」!先把声音的规律、语调、节奏刻到大脑里,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顶级期刊Science早就在一九九几年就证实过。
而且,很多人阅读水平还可以,但是听力超级差,这时候“裸听”就更关键,你会有“似曾相似”但就是不知道是啥的感觉,这时候你非常渴望去搞清楚语义。“裸听”结束,就是“读”,把语义搞明白,同时在脑海中“场景化”,比如听到ambulance,你不应该想这个单词的“汉语意思”,而是想象一辆“救护车”,它白色的车身,红色的报警灯,急切的穿行等等。
想一想如果你和外国人说话,听到一个单词先反应汉语意思,再通过汉语理解这个单词,你觉得来得及吗?你用汉语和别人交流,脑海中还会把汉语翻译成其他东西吗?脑海中直接就想到对应的那个事物。这就是“英语思维”“汉语思维”,切记!“场景化”!“场景化”!前期没必要跟读、朗读,在你脑海中还没有大量“正确的声音”时,读也是白费功夫,读的都很难听。
等听的量达到一定水平,有时候水到渠成就会说了。我就是这样,最初那4个月从来没刻意练习过口语,但是后来说的贼6,什么连读、略读、重读,一气呵成根本就不用学。但实话实说,我当时的口音确实一般。虽然老外不在意,老外觉得你再模仿英美人口音也模仿不像,而且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能听懂就完了。无奈的是,国内很多人经常把“口音”最为评价“口语好不好”的唯一标准。
这虽然是个误区,但我自己也确实认为你口音不能太难听,有点中国特色没啥的。我和中科院里来交流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都用英语聊过,他们也有口音,有时候还很重。扯远了,说回来。“裸听N遍,读N遍”之后,再听N遍。因为这时候你语音刻膜也完成了,语义也理解了,最后再把语音和语义对应上。这个“N遍”到底是多少?根据「国际比较语言学专家」“徐火辉”教授的研究成果,“先裸听3遍熟悉语音,再读2遍明白语义,最后再听1遍把语音语义对照上”比较好,321是个比例,不是固定的。
根据自己情况灵活调整。如果材料很难,可以裸听6读4听4;如果觉得这样很痛苦,可以裸听1-2、读3-4、听3-4。如果材料不难,可以直接裸听1-2,简单读一读就行了。切记一个原则: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见过很多人用这个方法时候非死磕321,很难的材料听的特别痛苦还死命坚持,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放弃。最后终于到了「复习」,这个非常随意,看一看自己不会的单词,自己感兴趣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