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水洲岛(Fushuizhou Island)也称为白龙尾岛(BechLongVi)、夜莺岛,位于北部湾西部,在红河入海口与琼州海峡的同纬度间,北纬20度08分,东经107度43分。隶属于海防市白龙尾县,距中国海南岛最近处130公里,距越南海防市为120公里。该岛从海中突起,为一三角形大陆性岛屿。东北-西南部边长3.1km,南部边长2.3km,东部边长2.2km,海岸线长7.5km,涨潮面积约1.78平方千米,平潮面积2.33平方千米,退潮面积3.05平方千米。
人口902人。该岛四周悬崖峭壁,岛上为平缓的丘陵地形,62.5%的区域坡度小于5度,中部山丘海拔61.5m,东部沿海海拔10-15m。该岛的沙滩和潮间带面积1.3平方千米,主要是基岩崩塌磨损形成。 每年的5月到8月为雨季,10月到来年3月为旱季。平均气温约23.3℃,年平均降雨量为1031mm。台风平均每年过境一到两次,或更多。
该岛现为越南管辖。中国、越南边民及两国官方、民间船只曾长期在该岛活动,该岛也曾一度被中国有效管辖,隶属于海南儋县人民政府。2004年,中国与越南签署的北部湾划界协定生效,有人认为这代表中国正式确认了越南对该岛的主权归属,但中国官方相关人员对此并不认可。历史上,中国渔民曾长期在该岛周围活动,越南方面也知道该岛的存在。
17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地图上将该岛称为“德梅约岛(Is. De Mejo)”。1750年,清朝两广总督陈大受上奏乾隆皇帝时提到“广东钦州龙门(即龙门群岛)一带,界连安南国之白龙尾海面” ,认为当时的广东钦州龙门群岛及白龙尾半岛(该半岛今属广西防城港)对面的“白龙尾海面”(很有可能是该岛所处的海域,越南人可能以此海为该岛命名 1771年,法兰西绘图员里戈贝尔·珀恩(Rigobert Bonne)所绘北部湾(图称“东京湾”)地图上,已将该岛称为“夜莺(Nightingale)” 。
据称,西洋船只夜间在该岛避风时,曾用英语称此地为“night in gale(意为暴风夜)”,发音与英语“夜莺”相近,故而该岛被讹传为“夜莺”岛 。1833年,清朝道光皇帝在向军机大臣发布的上谕中说:“廉州、琼州二府所属外洋,毗连越南处所,聚有盗船……据称廉州府知府张堉春禀报,探得越南红螺沙口白龙尾洋面有匪船叁十余,只盗匪类百人肆劫。
越南现有师船缉捕……” 1862年,法帝国主义对越南的战争结束,越南水师被摧毁,无暇顾及该岛附近的海域,中国渔民开始在该岛附近占据优势 。1877年,该岛已有中国人活动。根据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时的记录,该岛“海宝庙”内挂有1877年所铸铁钟一口,由海南文昌县商人符连明、符怀积等主持铸造 。符建明等人常乘船到越南的西贡、海防及暹罗等地做生意,遇上风浪时曾多次在该岛停泊,为感谢“神灵”帮他们在此避风,他们就修了这间“海宝庙”,以奉祀“马伏波公(马援)”、“天后娘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