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解武夷茶主要是在红茶的追根溯源和陆廷灿的《续茶经》以及清代代表茶叶外贸的万里茶路广州十三行和后来的五口通商,福州茉莉花茶的产生等历史真实事件为主的,可以这样说撇开福建和武夷根本不能全面去了解那段历史。同时研究古代松萝茶技法传播工艺变革,罗岕茶对地形的阐述等等对于茶商寻找好茶的要求(我是绿茶类的),叶种之间口味香味对比等等实用性的技巧,武夷茶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为了了解各地的市场动态,消费情况,以及一些茶友顾客的回馈,我还特定建了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里面除了一些涉及政治色情之类违法违规的事情不能谈之外,还有一条金科玉律是禁止普洱和武夷茶商茶农入群的,原因就很简单天价。这个就是我文章开头说明的原因,武夷茶再好,牛栏坑的地形再好,三十万一斤的单价其实只是有钱人,傻子,和骗子的狂欢,和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关系了,他们闹腾越多只会让普通消费者越来越远,茶叶说到底就是就是一片树叶,改变开水的味道而已,几万几十万的单价也就是骗子的狂欢。
另外呢,我感觉武夷岩茶最红火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年以前才是福建茶武夷茶最红火的阶段,那个时候大江南北都是和铁观音大红袍的人,现在吗?天价,添加之类的反面事件玩太多了,茶叶越陈越好是毒瘤,说句难听的话,出现吹嘘陈茶说明茶叶已经滞销了,哪个茶农商家喜欢把茶叶屯在手里积压呢?岩茶开始走普洱的陈茶路线了,剩下的就是博傻了,你说未来如何?。
武夷山岩茶山场味是什么,为何大家都钟爱武夷岩茶三坑两涧?
曾经采访武夷岩茶的茶人,正好问到过这个问题,今天就拿来和你分享。武夷全山皆产茶,有岩茶和洲茶之分。正岩茶为武夷岩茶中的上品,半岩次之,洲茶又次之,再者就是外山茶。就如安溪铁观音有内安溪和外安溪之分,西湖龙井也有“狮、 龙、 云、虎、 梅、 五个字号,这些与岩茶的正岩和半岩、洲茶概念类似。 很多人接触岩茶是从学习品种入手,但武夷岩茶的品种多达上百余种,不同山场不同工艺,都会导致滋味不同,“从品种入手很容易一头雾水”。
今天我们针对一些比较多困惑的问题,来做一些解答。1. 传说中的“牛肉”是什么? 牛栏坑茶园,此处的肉桂非常有名,被武夷茶人戏称为“牛肉”,牛栏坑小山场的环境比较特别。它的肉桂种出来的感觉独一无二,它有“坑涧”,所谓“坑涧”就是两个山头中间有山谷。有溪流顺着山势而下。它的坑涧里面的崖壁上有很多花。所以牛栏坑的肉桂有自己山场独特的气息。
2.为什么对于武夷岩茶来说,山场那么重要? 所谓的山场,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地域小气候两个方面,事实上任何一种茶都受山场的影响,类似于普洱的山头,只是相比之下没有武夷岩茶那么大而已,武夷岩茶因岩而得名,可见撇开山场来谈岩是不现实的。 武夷山武夷岩茶山场的形成:大约在8000万年以前,武夷山发生火山喷发再加上后来的地壳变动和地表侵蚀加上地壳运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单斜山或断块山,即现在的常说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3.如何喝出茶的“正岩”“半岩”,喝出它的品质? 1)是冲泡度,正岩之外耐泡程度逐渐减弱,正岩一般十泡有余,半岩6泡,洲茶水厚但耐泡度茶,4泡就出水味了。2)是茶气,正岩茶器强,一般来讲肉桂比较其他茶更明显。一壶茶喝完因人体质不同,背后会出现微热,甚至发汗。其余产地不会有。 3)是岩韵,我个人理解岩韵二字不要太深奥,就茶树种植本身来讲,砂砾岩土壤使得植物抓地力强,根茎比较发达。
所以内含物质比较丰富。这跟好的红酒分产区一个道理,那些我们喝不起的名庄都是这样的土壤。而且陆羽爷爷一千多年前都说了,茶之上者,出砺壤也。4.武夷山山场的划分有什么讲究? 武夷山茶山分成一个一个山头,有坑有涧有岩有峰有壳,每一座茶山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小环境。有的有石壁,有的有水,有的石壁和水都有,包括它的日照条件都不一样。
所以就造成了每一个小山场出来的茶高低品质的不同。 附录:传统旧时的武夷山武夷岩茶山场的划分: 1)正岩(紫色砂砾岩):以著名的“三坑两涧——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为代表,还有慧苑岩、天心岩、马头岩、竹窠、九龙窠、三仰峰、水帘洞等。 土壤含砂砾量较多,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形成独特的正岩茶的“茶土”,土层厚,富钾、锰,土壤酸度适中,土壤多砾质土壤。
2)半岩(红色硅铝质土):分布在青狮岩、碧石岩、燕子窠等,主要是厚层岩红土,土层较薄,铝含量较多,钾含量特少,酸度高,质地较粘重。3)洲茶(河流冲积黄土):武夷山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山为岩,沿溪为洲。指的是产于平地和沿溪两岸,土壤为冲积土,土壤肥沃,但缺乏应有的其他条件,虽然具备茶叶的高产条件,但品质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