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秦后面的朝代都逃不过百年之痒,利益集团成了气候,社会经济问题爆发,就会有人出来变法,或者有中兴明主,让这个朝代度过一劫,然而每次变法都无法真正打击利益集团,后面的一百年基本上属于无法挽回的烂掉,然后就会被人推到。其实,我们说周朝是奴隶社会,这是我们最大的误会。周朝才是真正的封建社会好不好,真的是分封建国制,一点都没打折扣,自己的“中国”的地盘比大多数分封国都小,有这么实诚的封建制度,竟然被我们华丽丽的无视了,你说周天子冤不冤?而那些被我们划分成封建社会的朝代,有谁真的封而建之了?其实被说成“奴隶社会”的周朝比后面的任何朝代都开明,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公公可以正大光明的占有儿媳,一个糟老头子可以一次娶五个老婆有木有?而且我们说的“非奴隶社会”却大量存在着奴隶,只不过变成了奴婢、下人、丫鬟,而有些文明国度把这个称呼变成了管家、女佣、女仆。
司马迁为什么说匈奴是夏朝遗民?
匈奴的族属、文化、语言是一个大大的国际悬案,至今没有多少可靠的研究成果。匈奴被中国早期史料认为是夏人后裔,也并非孤证,其他史料也有零星旁证,但总体上没有可靠的证据。如下:一、史记所载匈奴《史记·匈奴列传》第一句就交代了“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而所谓“夏后氏”,则首次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当指夏朝而言。
至于详细说到匈奴为夏桀后裔的史料,已经晚至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了。司马贞可能看到过一本名为《括地谱》的西汉谶纬书,其中写到“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注意,这里已经不是淳维,而是獯粥。到了南宋,又有专门研究上古史的罗泌在《路史》中引用一本名为《括地图》的书,再次提到匈奴为獯鬻之后。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驴、驘、駃騠、騊駼、驒騱。《史记索隐》:乐产《括地谱》“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路史·后纪十四》注引《括地图》云:“桀放三年死,子獯鬻妻桀之众妾,居北野,谓之匈奴”。
《括地谱》和《括地图》到底是不是同一本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就算真有这本书,它也是汉代书,说明汉代人可能普遍认为与他们作战的匈奴人,是夏人同宗,大范围上属于同一个族群,这可能反映了汉匈战争在当时人的感受,是一种特别复杂交织的情势。后来晚清近代的学者,据此也认为匈奴为夏人后裔,不论。二、先秦史料中的匈奴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实际上,除了上面说的《史记》及其索隐,还有其他先秦史料提到了匈奴,主要是《逸周书》、《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