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煮茶煮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
众所周知,影响茶汤滋味有三大要素,一是茶叶原料,二是注水温度,三是浸泡与出汤时间。同时煮茶茶汤的口感也与这三个因素息息相关。一、反复煮茶时间太长,错过了最佳投茶出汤时机。煮茶时最懊恼的一件事,就属不经意间把煮茶这事给忘得一干二净,结果茶叶反复地长时间在壶中烫煮。好比汽车发动机长时间低档运行,排放大幅增加,长时间地反复煮茶,极容易导致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等苦味物质溢出太多太快,茶汤滋味就此滑入苦涩的深渊之中,味同喝药。
因而,煮茶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茶叶品类,设定好一定的煮茶时间,出汤后进行试品,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口感需求进行调整。一般而言,耐泡度比较低的茶类正常煮茶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内,而储藏时间越长的老茶则由于茶性平和,正常煮饮的时间可长达一小时以上。二、没控制好茶水比例。如果煮出来的茶汤偏苦涩,说明茶汤中的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等苦味元素大大超过了茶氨酸、茶多糖等其它呈味元素的含量。
所以,不论是泡茶,还是煮茶,适当的茶水比例,于茶汤滋味的影响显而易见。何为较为适中的茶水比例呢?应视人数多寡、茶器大小而严格量入。日常使用盖杯泡茶时的茶水比例控制在1:20比较合适,例如:140ml盖碗的投茶量7克。换作煮茶,茶器容量也相应增加了不少,茶水比例可以控制在1:50,即1000ml的煮茶器,投茶量大约20克。
当然,可参照此标准,根据不同茶类,结合自身口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例。不过,现在多数人煮茶并非一开始就煮,而是先用冲泡法冲泡几次,让茶叶充分伸展后,再开始煮茶。此时,茶叶已经是叶茶状,一般只需根据现场喝茶人数多寡,注入超过茶叶水平面二分之一以上的热水即可。三、有可能选错了茶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选择什么样的茶叶煮饮,便会有什么样的滋味呈现。
比如绿茶、黄茶、清香型的乌龙茶、当季新茶等是不太适合用来煮饮,毕竟这些茶叶一是茶性较为寒凉,而且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含量丰富,极易在烹煮中肆无忌惮地倾泻而出,导致汤感容易又苦又涩。煮茶时,可多选择茶性温和、耐泡度比较高的陈年老茶,例如:老铁、老岩茶、老普洱,以及一些虽耐泡度不及其它,但历经时间沉淀,口感更臻纯真,并具有较为突出药理属性的茶叶,例如:老白茶、黑茶、熟普洱等。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如果一款福鼎白茶喝起来很苦,要么是茶叶本身品质较差,要么是冲泡手法不当。先说茶叶品质。一款白茶的风味如何,主要由三类物质决定,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咖啡碱和茶多酚。其中茶氨酸主鲜爽,咖啡碱主苦,茶多酚主涩。白茶的风味,素来讲究“鲜香醇爽、香清甘活”,不过当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超标,远远超过了茶氨酸的含量,风味平衡就会被打破。
所以品质较差的白茶,喝起来是比较苦涩的。同样的道理,绿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也是如此。品质越差,苦涩物质的含量越高,也越容易苦涩。所以大家在买茶时,更建议注重茶叶品质,如此才能喝到好喝的茶汤。再说冲泡手法。许多人在喝茶时喜欢闷一闷再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更有味道,但其实这种泡法是错误的。品质越好的茶叶,内含物质越丰富,而一旦茶叶与水的接触时间太长,就会导致内质的过量释放。
即便好茶的苦涩物质少,但也经不住持续释放,更别说苦涩物质含量多的劣质茶了。所以泡白茶时,要讲究冲泡的方法。玻璃杯、马克杯、保温杯泡茶,200毫升的水,投入1-1.5克干茶即可。此类杯子大多无法做到茶水分离,茶叶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所以为了避免茶味过浓,要尽量减少投茶量。盖碗泡茶,100毫升的水,投入5克干茶,并要使用快出水的方法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