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透气性是好,但透过了头,不仅透气更透水,水透的同时把融合在水中的香气物质也带走了。熟汤气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闷泡而茶熟了:很多茶友在选择瓷器或者玻璃器皿泡茶的经历中,经常发现一闷泡则熟汤气就出来了,还以为是长时间的高水温把茶闷熟了,其实不然:根本原因在于陶瓷与玻璃的物理特性完全致密而不透气,造成水蒸气冷凝的水混入茶汤使然;很简单的生活常识就可以解释:您咋不喜欢喝蒸锅水呢!而这也正是为什么用陶瓷盖碗泡茶的时候,泡茶间隔一定要留缝而不能完全盖严的原因:盖严了则容易出熟汤气,而完全打开盖子则易过度氧化而茶香耗散。
二、趋利:茶怎样泡最舒服?紫砂矿料分子结构特性的多样性存在:所决定的紫砂壶的物理特性,对泡茶水温的变化曲线特点满足了茶性各异的茶品的适用性。不发酵的绿茶更需要紫砂器极尽其香韵释放:品绿茶关键在于香韵,而绿茶的香属于低沸点轻芳香物质,极易耗散而不凝;这就为朱泥之类结晶度和致密度相对较高的壶品,在避害的同时为激香、聚香而凝香有了香而有韵的用武之地;之所以太平猴魁叶长,换选瘦高身桶的壶型之如梅花树桩则迎刃而解。
参香陈韵的老茶非高持温「铁」壶而不能极尽茶性:具有后转化效用的参香陈韵老茶,转化其实也就是油化的过程,转化香融于茶油脂质成分之中;要想香气从茶油中充分释放出来,要求所选茶器必须具有对水温的高持温性特点,这就为富含褐铁矿的黄龙山紫茄泥、铁星土、龙血砂紫砂壶,不是铁壶而胜于铁壶的物理特性极尽其所能。@紫砂泥的传人:紫砂壶是否能够满足六大茶类而适泡,都能使之茶性最大限度的释放而满足嗅觉、味觉甚或体感的愉适度,不在主观妄断,而在于茶人在茶事实践过程的客观认知与追索!所需之时非紫砂而不能尽其性,无需之所大碗泡茶也罢!。
紫砂壶养壶时,用茶水淋壶好不好,有净衣派不淋壶,究竟哪种方法养出来的壶更好?
紫砂養壺養的究竟是什麼以及怎樣養壺?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多個子問題回答1.紫砂壺為什麼要養?如果是由宜興原礦紫砂泥制作并燒制的紫砂茶壺,由於經過兩次1000度以上的高溫燒制,出窑以後如不經過特殊手段(如拋光)處理,茶壺表面會呈現一種很重的火氣(看上去象落灰了一樣,比較干涩沒有任何潤度)而這正是宜興原礦紫砂應有的特點(如果你看到沒有使用過的茶壺油性十足,很亮所泛之光浮于壺上多半是加了化工原料的紫砂茶壺)。
由於這種特殊的特點,所以必須要過水去火氣,即開始了養壺。2.紫砂壺要養成什麼樣?俗話說:紫玉金砂!養壺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養出浮在表面的和尚光,也不是油膩膩的臟兮兮的"茶山"。而是應該追求紫玉的效果,溫潤、肥厚、古雅、內斂(文字是抽象的,我下面會為大家補充圖片以便於體會),所謂的寶光是應該隱藏在紫砂主體之下的,而不是喧賓奪主的。
當紫砂茶壺有了玉質感之後才算養壺有了成果!3.紫砂壺如何養?說到養壺方法大家各執一詞,百人百法。還有什麼"污衣派"與"淨衣派"之分,我對派別沒有研究,只是在這理說一下我自己的方法供大家參考。養壺首先要明確的是:慢工出細活萬萬不可急功近利,其次是:養壺必須干淨。泡茶前先用熱水溫壺,先淋一下壺面再將開水注入壺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由其是冬季氣溫較底,如果直接注入開水像朱泥壺一類的茶壺容易炸裂),然後出湯并將茶壺表面上的水用乾淨的茶巾擦去即可,所出的開水可以用於頭道茶的冲泡(一般頭泡茶多是洗茶并不飲用這樣比較省水),下面就是正常的冲泡了,至於是否向茶壺澆茶湯因個人喜好而定,如果澆了茶湯也請及時用開水再澆一下,然後用茶巾擦乾後再進行衝泡(這樣既乾淨又有利於最後的清潔),如果不能繼續衝泡又不能及時清壺,那請先把茶湯出掉等待辦完事情以後再回來及時清壺,清壺要做到用開水充分的使茶壺受熱(表面會出現一層薄薄的水氣俗稱出汗),然後內外清潔乾淨即可。
一把茶壺最好是用幾天停下來休息幾天,讓茶壺徹底乾透,然後再継續使用這樣效果更佳,養壺非一日之功,時間才是最好的方法!養壺最忌諱的便是用手去反覆擦拭(如同盤玩核桃一樣),更有甚者還用臉去蹭,這樣既不衛生最終的效果也很惡心,切記切記!4.紫砂壺最終養的是什麼?起初一定養的是茶壺本身,日日與此君為伴,一日不見思之如狂。
當茶壺在你的手中發生質的變化時那種滿足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你與器物之間便有了情感(似友、似妻、似兒日日與之文流此中滋味妙不可言)。但這只是初級亨受,我們在剛剛開始養壺之時誰不是天天泡養日日摩挲,恨不得一天即可養成紫玉金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地將心態放平,把泡茶當作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慢慢地理解生活、理解時間、理解世界、理解自己,這才是養壺過程中帶給我們的最高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