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普文今天说,假使某一天成为这个行业重新的塑造者,那我一定让这个行业回归,让茶回归本质,“消费者饮上真正的低成本生态为第一的茶,茶农们增加合理收入、茶行业有标准不在生产资料特殊化。”然而,仅仅会让我成为在这个行业改造中的孤行者,甚至被打的满地爪牙的离开,人之初性本善,不以出淤泥而染目瞎眼,诚然违背自然之道,不昌盛尔!热血的身躯,盖七尺白布足矣。
谢谢邀请!这个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或者说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我试着来回答一下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三个层面来说:第一个层面是历史的层面。以经过数十年时间验证的茶而言,无疑只有易武茶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验证,并且只是易武产区的那种大拼配茶。像如今那种恨不得将一个村寨细分成三、五种茶的做法制作出来的茶是没有经过验证的,要知道拼配茶和单一的某一个小区域的茶的茶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像布朗山的老班章纯料茶仅可以追溯到20年前,也就是2000年左右,再往前基本上就没有可以拿出比较可信的证据证明它的出生年份的相对比较靠谱的纯料茶了。因此老班章也是经过20年的时间验证,再往后十年或二十年的转化究竟如何,是没有人能说清楚的。同样,临沧的昔归、冰岛老寨以纯料茶形式出现在市场,并有据可考的也就可以追溯到2005,2006年间,再往前也基本上是故事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经过30-50年时间检验的茶也就是易武的大拼配茶了,最关键的是它确实转化得很好,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易武的大拼配茶是后期转化得最好的普洱茶呢?这就未必了。第二个层面,从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拼配茶中,可以找到的一些茶料。确实是有比如布朗,攸乐,南糯等等,包括临沧茶,大理的无量山等,具体来说,97水蓝印就有明显的布朗料,80年代初的雪印中就有南糯山、攸乐的料。
从大益80年代在布朗山建基地等事实来看,布朗山茶料的应用应该在80年代之前就有了,只是没有在商品名中提及。下关茶厂一直以来都是用拼配料生产产品的,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以纯料茶生产的产品,它的原料很多是来自于临沧及无量山,当然也有勐海料,从它30年以前生产的产品来看,其实临沧料的后期转化也是不错的。综上所述,布朗、南糯、攸乐、临沧等茶区的茶后期转化也都是很好的。
第三个层面,制茶人的经验,前人总结出的经验,往往也是一个很靠谱的佐证。比如许多流传在市场中的传说更可靠,毕竟现在流行的一些传说带有太多的商业利益。根据经验,一般而言茶味饱满、厚重,茶气足,层次感丰富的茶,长时间存放下来,它的后期转化都会很不错。还有一点必须要强调一下,后期转化好不好,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就是存储的环境是否优良。
老班章的后期转化一定比易武的好吗?
谢谢邀请!老班章和易武茶的后期转化谁会更好?从一般人的认知上来说,老班章的后期转化应该会更好一些,这是因为老班章的茶气足,茶味饱满厚重,层次感更加丰富。这种认知是没有问题的,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挑选一款适合长期存放的茶会根据茶味的饱满度、厚重度,以及韵味是否好,茶气是否足等来判断。易武茶“汤甜水软”,基本属于较为柔和的类型,与老班章属于两类不同的茶。
是不是因此就可判定易武茶的后期转化不如老班章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实践,现在有据可考,并且也可以找到实物证据的保存最久的茶就是易武茶。比如出自倚邦的金瓜贡茶距今约200年的历史,当然这种上百年历史的茶,我们肯定是没有尝过的。历史上有名的茶号基本上都出自于易武茶区,比如“陈云号”“宋聘号”“同庆号”“车顺号”等等, 这些历史事实从一方面印证了易武茶的品质以及它后期转化的优良。
第二,从我个人亲口尝过一些比较老的易武茶来看,易武茶的后期转化也是很优异的,比如说大红印,车顺号,顺时兴号,绿大树之类。第三,从茶性、茶理上看,易武茶也是非常适合长期存储的。它的茶气也很足,茶味也很饱满,层次感也丰富,关键是它的汤水软、滑润,存储后这个特征更为明显。所以说我们绝对不能轻易的下结论说老班章的后期转化就比易武的好,还是要让时间来说明一切,毕竟老班章作为一个单独品种出现在市场上才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