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外戚身份得势的颍川庾氏,权倾朝野,而且立储问题上不向着自己儿子,新掌权的皇太后褚蒜子自然将庾氏作为了打压的对象。而庾冰、庾翼先后去世之后,庾家一下子就衰落了。颍川庾氏兴起的很慢,衰落的却很快。庾氏在长江上游,以襄阳为中心经营的势力范围,因为庾氏的急剧衰落,而落入了谯郡桓氏之手。庾氏上游经营的成果,没有使庾氏门第延绵久长,却使龙亢桓氏的桓温得此以为基业,骤然在上游兴起,代替庾氏。
庾氏为桓氏驱除,使东晋门阀政治的演化,逐步进入又一高潮。桓氏出自谯郡龙亢,祖桓彝南渡,与东晋先后执政诸士族相比,门户地位不高。史籍均谓桓彝为东汉大儒桓荣之后。晋穆帝一朝政局,语气之间不无微词,但毕竟认为这十余年间疆埸时闻北伐,江汉久息风涛,是东晋南渡以来少有的安定时期。这个时期人物风流,清言隽永,是江左上层社会中的一个特色。
桓温势力的兴起,也是在这个时期。桓温出督荆州,在永和元年。永和政局,是以中枢司马昱、殷浩为一方,以上游方镇桓温为另一方的实力相持。司马昱、殷浩的中枢秉权集团,基本上是一个名士清谈集团,夙有盛名但并无经纶世务的才力。所以中枢的重心是不稳定的,只是靠豫、徐方镇的支撑,才能免于被桓温颠覆的危险。上游桓温继承了庾氏兄弟长期经营的局面,拥有荆、梁等八州广大地区,又有以徐宁为刺史的江州作为与下游豫、扬之间的缓冲地带,因而自成体系,独立发展。
但桓温也亟须乘时立功以增望实,才能在与朝廷相持中保持主动地位。永和年间中枢与上游方镇之间的基本态势如此,虽然关系有时紧张,但双方之间尚不存在以兵戎相威胁的危急情况。永和五年,石虎死,北方混乱,东晋相持的双方借以自重的主要手段,都是抢夺北伐旗帜,企图在声势上压倒对方,以图巩固自己在江左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影响。
桓温废黜殷浩,总揽北伐之任,在永和十年。此后桓温逐渐坐大,以致专擅朝廷。永和年间,庾氏势力骤衰,谢氏、桓氏家族乘时而起,地位渐重。东晋时期,陈郡谢氏家族地位迅速上升,其契机大体是:一、两晋之际,谢鲲由儒入玄,取得了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谢鲲其人,于放浪中有稳健,并非完全忘情物外,这就为他的子侄不废事功、逐渐进入权力中心留有余地。
二、穆帝永和以后,谢尚兄弟久在豫州,在桓温与朝廷抗争的过程中培植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举足轻重之势,使谢氏成为其时几个最有实力的家族之一。三、谢安凭借家族势力和拒抗桓温的机缘,得以任综将相;又以淝水之战的卓越功勋,使谢氏家族地位于孝武帝太元间进入士族的最高层。此后谢氏权势受制于会稽王司马道子,谢安、谢玄被解兵权,旋即相继去世,但其家族地位却稳定在一个极限水平上,一直延伸至南朝之末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