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的茶叶商户经常坐地三江等待收购上等茶叶。三江的油茶是很有名的,制作有简易,也有精工,吃油茶历史久矣。[1]侗族历来有“打油茶”的习惯,凡到三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自然“染上此好”,故侗家喜种植茶叶树,代代相传,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
三江县是广西柳州市最北面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侗家人喜欢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喝油茶,一般还配有糯米饭,油茶泡冷米饭和糯米饭是三江传统喝法。一种科学的说法是,因为侗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侗族油茶能御寒防病,还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
因其味微苦,所以又被称为“侗族咖啡”。[1]侗族历来有“打油茶”的习惯,凡到三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自然“染上此好”,故侗家喜种植茶叶树,代代相传,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三江盛产仙人山茶,品质很好。江、浙一带的茶叶商户经常坐地三江等待收购上等茶叶。优质茶叶产自八江、独峒、同乐。农民靠产茶致富,积极性高涨,“十五”期间茶叶生产将成支柱产业。
用大糯制,用三江植物油茶油炸出的油果脆香。[2]中文名三江油茶地点三江县习俗打油茶人民侗家人快速导航食用方法食用习俗油茶的传说全县推广制作方法其制作工艺和口味基本上都保持了传统,非常讲究,即先将糯米蒸成饭,阴干备用,叫做阴米,作为主要原料。打油茶时将阴米放进烧沸的菜油锅内,炸成香甜爽脆的米花,然后将一把粘米放进锅里炒到焦黄,再伴上茶叶混炒片刻,加水煮开,过滤之后即成茶水,加进米花、葱花、姜丝、花生、黄豆、芝麻、时鲜瓜菜、红薯等佐料,配上猪肝、粉肠、瘦肉、虾米、牛背筋、酸鱼、酸肉等配菜,就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油茶。
[3]比较高档的油茶,制作就比较复杂了。先把阴米用热油炸成米花,然后油炸花生或黄豆,再炒猪肝、粉肠或瘦肉、香肠,再煮汤园或烫糍粑片,最后煮油茶。有的还加些生米、姜泥、蒜子,待茶煮沸,滤去茶叶,加上盐、葱花、茼蒿或菠菜等佐料,即成香喷可口的油茶了。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油茶特别讲究,通常客人要吃四道油茶,这四道油茶又称:一空、二园、三方、四甜。
一空,指第一道油茶有米花、油果、花生米和猪肝、瘦肉、粉肠;二园指的是第二道油茶在"一空"的基础上添加了水园;三方,是在"一空"的基础增加了切成方粒的侗粑;四甜,让客人喝糖水润喉、清嘴。过年时,不论到哪一家,一定要吃完这四道油茶,用本地人的说法是"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讲礼"。食用方法打油茶源于侗族,柳州的苗、瑶和部份壮族也都有用油茶待客的习俗。
三江的油茶是很有名的,制作有简易,也有精工,吃油茶历史久矣。侗家人喜欢吃油茶,每天除了三餐正餐之外,还要打一到三次油茶。解放前,一天分三次出工,早上,人们空腹去作两个来小时的工,回来先吃一碗油茶,休息一会,再吃早餐。早饭后,再出工三个来小时,午饭前也先吃一碗油茶,午饭后上鼓楼去闲聊,八、九点才吃晚餐。
这种一日三次油茶,都是比较简便的、低档的。在油锅里放下老茶叶,烧半焦,冲水,煮熟呈黄色后,放盐便成油茶,放一小团饭或玉米或豆子之类在碗里,泡进茶水,就可食用了。制作方法食用习俗吃油茶也有一套程式:第一回吃小半碗的油茶,只放些米花和花生;第二碗多加些佐料,还有五六碟酸菜、酸鱼、酸肉和牛肉巴之类供食用者送茶;第三、四碗主要是汤园或糍粑片,如来不及作汤园、糍粑,则用糯饭代替。
第五碗多为甜品。这种高档正宗的油茶,一般都要吃够五小碗,主人才高兴,不然,主人以为自己打的油茶不好吃,客人才不领情。油茶的传说关于油茶以及打油茶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侗族姑娘父母早年双亡,到姑妈家生活,纺纱织布,其乐融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邻村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在那里不但学到唱侗歌大歌,而且学到油茶的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