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影视作品,比如:大秦帝国,就张冠李戴,把范雎(ju)读成:范睢(sui)。陈寅恪的“恪”这个字,被普遍读作“que4”,据说是因为陈寅恪先祖居福建上杭,属客家系统,客家人读“恪”作“que4”。据说清华图书馆元老毕树棠先生曾经问过陈先生,他的“恪”究竟怎么读,陈先生自己说在普通话中应当读作“ke4”,毕树棠先生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确’,你不予以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据他的助教王钟翰回忆,陈老的英文署名是TschenYinKo,他在瑞士、美国、德国留学和发表论文的署名,以及1956年在中山大学《本校专家调查表》上填写的名字拼音均为ChenYinKe或ChenYinKoh。
陈寅恪的「恪」念kè还是què?
陈寅恪的“恪”这个字,被普遍读作“que4”,据说是因为陈寅恪先祖居福建上杭,属客家系统,客家人读“恪”作“que4”。 但是这恐怕不实。陈寅恪先生祖籍江西修水,“恪”字辈济济一堂,同名同姓的也有,“恪”这个字,也是读“koh”的古音,这个入声字在北方统一读作“ke4”。而且据金文明《守护语林》考证,客家话中根本没有“q”这个声母,普通话中声母为“q”的字在客家话里倒是大多读作“k”。
据说清华图书馆元老毕树棠先生曾经问过陈先生,他的“恪”究竟怎么读,陈先生自己说在普通话中应当读作“ke4”,毕树棠先生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确’,你不予以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据他的助教王钟翰回忆,陈老的英文署名是Tschen YinKo,他在瑞士、美国、德国留学和发表论文的署名,以及1956年在中山大学《本校专家调查表》上填写的名字拼音均为ChenYinKe或ChenYinKoh。
显然也是取“ke4”的音。据说,根据陈先生的回忆,是在清华园时开始,有人叫他陈寅恪(que4)的,到了西南联大、成都燕大时期,已经约定俗成了。这个叫法,据说和他的夫人唐筼不无关系。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自幼依母在天津长大,母音为平津一带的语音,“恪”这个字,在平津一带另有一个读音是“qie4”,读顺了可能就读成了“que4”,唐筼把恪读成“que4”。
所以她经常纠正别人,说要念“que4”,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道理。在普通话中,“恪”字也的确没有“que4”的读音,而各地方言,粤语:kok3、闽南语:khak4、客家话:[客英字典]kok7、[台湾四县腔]kok7、[客语拼音字汇]ged5、kog5、[海陆丰腔]kok7、[梅州腔]gok7、[宝安腔]kok7、潮州话:戈安4 [饶平],也都没有“que”的音。
范雎,怎么读,为什么大秦帝国崛起念(fansui),而百度查是(fanju)?
很简单,大秦帝国的编导人员读错了呗。雎和睢,绝大多数人分不清。第一个字读:ju,第一声。第二个字读:sui,第一声。其区别在于:雎:是且字旁。睢:是目字旁。雎,多用于人名:如:范雎,唐雎等。睢,则用于地名,如:睢水,是河南的一条河流。有些影视作品,比如:大秦帝国,就张冠李戴,把范雎(ju)读成:范睢(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