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水温要求 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10、开汤时间 泡茶的时间也很重要,泡的时间太短,茶叶香味出不来,泡的时间太长,又怕泡老了,影响茶的鲜味。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
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11、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乌龙茶冲泡方式及其冲泡技巧的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乌龙茶对于冲泡是有着严格要求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冲泡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冲泡的技巧!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tos-cn-p-0000/059d69e2befc4d2fa5419f1ba03a1a09。
乌龙茶怎么老是涩?
有回甘吗?如果没回甘要考虑茶叶本身质量。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酵的制法特点。乌龙茶的滋味有浓淡、爽涩、醇苦之分,以浓厚、浓醇、鲜爽为佳,青涩、酸馊、烟焦味等为差。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酵的制法特点。乌龙茶的滋味有浓淡、爽涩、醇苦之分,以浓厚、浓醇、鲜爽为佳,青涩、酸馊、烟焦味等为差。
茶中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物、黄酮类、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溶性果胶等的含量高低以及它们间味感的协调性决定了汤味的品质。 乌龙茶的儿茶素、黄酮类等多酚类物质含量在晒青、炒青等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以及热化学作用下,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增加,所以可涩味减少,而鲜爽甜甘味增加。
乌龙茶需要温润泡,是因为工艺的原因吗?
细胞的破损程度,及叶片内部组织,是有效物质浸出的限速因素。大多是岩茶、铁观音等相对成熟的原料采用润茶的手法。成熟的鲜叶叶片较厚,加大了茶多酚从细胞内扩散到叶表的距离,细胞组织对茶多酚等类阻碍较强,而且讲究多次冲泡(5次以上)所以较为适用上述机制;而鲜嫩芽叶制成的高级绿茶,加上揉捻、理条工序,细胞破碎率高,各类物质非常容易浸出,而且名优绿茶以鲜爽味作为指标,泡次要求不多,顶多3泡,若是洗茶过重,则会造成导致氨基酸流失,茶多酚更易浸出,反而可能使味道失去平衡。
但绿茶中的六安瓜片,采用先注少量水浸润茶之后,再注满水的手法,与润茶有异曲同工之效。岩茶等烘焙程度较高的茶叶,咖啡因“升华-结晶”于茶叶表面,高温润茶可洗去岩茶中大量咖啡因,而保留大部分茶多酚、茶色素,氨基酸、糖类也相对损失较小,所以岩茶的润茶不仅仅能使茶汤滋味更加协调、耐泡,而且除掉大量咖啡因,可以免受喝茶不易入睡的苦恼。
乌龙茶老是发涩,一遍洗茶,二遍15秒出汤,还是涩,是制茶工艺问题,还是泡法问题呢?
关于“涩”的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涩”是所有茶类均有的特质。只是由于茶青原料、工艺、冲泡手法及个人感官敏感度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而已。因为,所有茶类中都富含茶多酚,茶多酚即蕴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保健功效,同时茶多酚中的儿茶素、花青素、酚酸等也是引起“涩”感的主要物质。品茶时,茶多酚与唾液中的蛋白、糖蛋白相融,聚合为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催发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形成“涩感”。
“涩”并不代表茶不好,关键是看“涩”的转化速度,化得越快越好。“苦生甜,涩生津”,当薄膜裂开,口中恢复舒展状态,一股舌底生津的快感油然而生,而且有回甘和润喉感。不能越喝越口干,喝了很长时间反而让人口渴的茶,也算不上好茶。潮汕人品单枞时,将适度的“涩感”称之为“有茶底”或“有肉”,说的正是“涩化生津”的绵柔悠长。
其次,不正确的加工方式,也是导致成品茶苦涩味浓重的原因之一。涩味是茶青内各类原生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使茶味甘醇爽口。加工和发酵过程适当与否,是成品茶品质差异的最大变数。因此,选择靠谱的茶品牌(历史悠久,技术过硬,品质稳定)或懂行诚信的茶叶经营商,是我们普通茶客避免“采坑”的最优选择。
最后,要品尝一杯好茶,除了茶叶自身的好品质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冲泡手法。从我个人经验看,乌龙茶冲泡,根据茶具大小,投放适当茶量(1:50左右),并选择适当的水(不能使用碱水或矿物质含量特别高的水)。水温可在95℃~100℃之间,第一遍轻洗、快速出汤(1~2秒),起到清洗和醒茶的作用即可。还可以热嗅洗茶汤,看是否有异味、香气是否纯正。
正式的头三泡茶汤,注水后建议5~10秒出汤,汤色和口感刚刚好。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多酚类物质过度析出,涩感明显。之后的几泡,根据上一泡的汤色和口感表现、适当延长时间,尾水阶段甚至可以适当焖泡。总之,虽然茶叶必有苦涩,但其内涵物质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无限的。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选茶和冲泡,即减少浓重的“涩”感,又体验到“涩去生津、齿颊留香”的美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