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好的肉末里放入葱、盐、酱油、五香粉拌匀,做好馅料。第三步:做饼,把发酵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擀平成片,放入绞好肉馅摊平,卷成卷、分成段、按平、按成饼状或是用擀面杖擀成饼,上面可以撒点芝麻。最后,用菜籽油烙饼,如果是有双面可以加热的点饼铛就再好不过了,没有的话用平底锅也可以,好吃的公婆饼就做成了。其实说了那么多,过程很简单,还是需要自己去感悟,慢慢做,发面的时节,面粉的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口感,多做几次会越来越好。
武大郎卖的炊饼到底是什么?
这里先要说几个概念,就是北宋的馒头,包子,面饼。今天的馒头是没有馅的,包子则有馅,这是两者主要区别。今天的包子和馒头都是蒸出来的,面饼则主要是烤出来的(烧饼)或者炸出来的(油饼),这又是饼和其他的面粉制品的主要区别。但在北宋,这些概念都不对。所谓烧饼或者说炊饼,其实是今天的馒头。而馒头,其实是今天那种有馅的包子。
而水浒时代的包子则是面皮很薄,馅很多的特殊包子,主要是吃馅,不吃皮。至于饼,当年还没有后来的工业化植物油提炼技术,植物油比较贵,不能大量用。不但不能炸油饼,连炒菜也很少。所以炒菜从北宋刚刚开始发展,数量和种类不多,大部分食物都是蒸煮烤。北宋之前,干脆几乎没有炒菜一说。而动物油的味道重,会导致食物变味和变黑,不能用于炸面食。
所以油饼不作为主食,只是零食和点心,偶尔吃一吃。而所谓的炊饼,在水浒时代不叫做炊饼,叫做胡饼(西域传来的)或者烧饼,和今天的烧饼或者新疆的囊基本一样,是烘烤出来的。先说炊饼,最有名的炊饼贩卖者,就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书中写到:酒至五巡,武松讨个劝杯,叫土兵筛了一杯酒,拿在手里,看着武大,道:“大哥在上,今日武二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
多是两个月,少是四五十日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 话分两头。只说武大郎自从武松说了去,整整的吃那婆娘骂了三四日。武大忍气吞声,由他自骂,心里只依着兄弟的言语,真个每日只做一半炊饼出去卖,未晚便归,一脚歇了担儿,便去除了帘子,关上大门,却来家里坐地。
显然,这个炊饼,就是馒头。如果是烧饼,冷的烧饼根本没人会买。冷的烧饼没法加热,强行加热也就变成软饼了,非常难吃。冷的馒头就不同,回去自己蒸一蒸就可以吃,口感不会有什么变化。武大郎每天一早出门,卖十扇也就是十笼炊饼,一直卖到晚上,显然如果是烧饼早就冷了,自然他卖的是馒头。可以看到,武大郎的生意很好,一笼馒头至少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十笼就是一二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