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透气性是好,但透过了头,不仅透气更透水,水透的同时把融合在水中的香气物质也带走了。熟汤气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闷泡而茶熟了:很多茶友在选择瓷器或者玻璃器皿泡茶的经历中,经常发现一闷泡则熟汤气就出来了,还以为是长时间的高水温把茶闷熟了,其实不然:根本原因在于陶瓷与玻璃的物理特性完全致密而不透气,造成水蒸气冷凝的水混入茶汤使然;很简单的生活常识就可以解释:您咋不喜欢喝蒸锅水呢!而这也正是为什么用陶瓷盖碗泡茶的时候,泡茶间隔一定要留缝而不能完全盖严的原因:盖严了则容易出熟汤气,而完全打开盖子则易过度氧化而茶香耗散。
二、趋利:茶怎样泡最舒服?紫砂矿料分子结构特性的多样性存在:所决定的紫砂壶的物理特性,对泡茶水温的变化曲线特点满足了茶性各异的茶品的适用性。不发酵的绿茶更需要紫砂器极尽其香韵释放:品绿茶关键在于香韵,而绿茶的香属于低沸点轻芳香物质,极易耗散而不凝;这就为朱泥之类结晶度和致密度相对较高的壶品,在避害的同时为激香、聚香而凝香有了香而有韵的用武之地;之所以太平猴魁叶长,换选瘦高身桶的壶型之如梅花树桩则迎刃而解。
参香陈韵的老茶非高持温「铁」壶而不能极尽茶性:具有后转化效用的参香陈韵老茶,转化其实也就是油化的过程,转化香融于茶油脂质成分之中;要想香气从茶油中充分释放出来,要求所选茶器必须具有对水温的高持温性特点,这就为富含褐铁矿的黄龙山紫茄泥、铁星土、龙血砂紫砂壶,不是铁壶而胜于铁壶的物理特性极尽其所能。@紫砂泥的传人:紫砂壶是否能够满足六大茶类而适泡,都能使之茶性最大限度的释放而满足嗅觉、味觉甚或体感的愉适度,不在主观妄断,而在于茶人在茶事实践过程的客观认知与追索!所需之时非紫砂而不能尽其性,无需之所大碗泡茶也罢!。
正值绿茶上市之际,感谢头条的邀请,在冲泡绿茶时很多人会把茶叶泡老,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冲泡绿茶的方法。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类,主要以叶鲜、味醇为主,尤其是明前茶,采用的都是牙尖制成,所以在冲泡绿茶时一定要选好容器和掌握好水温。容器方面:绿茶尽量选择高的玻璃杯和高的瓷器冲泡。在冲泡时既能看到茶叶在水里的伸展程度,由于高度和水量又能喝到鲜美的绿茶。
世间绿茶千万种,蒙顶甘露有何特别之处?
产自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首先,蒙顶甘露产自四川雅安蒙顶山,据现有的资料表明,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由于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山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历史悠久,名茶故驱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唐代《国史补》中将蒙顶茶列为黄茶之首。唐朝诗人亦写了很多赞美蒙顶茶的诗篇。
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蒙山有五峰,环状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每岁采仙茶七株为正贡"。蒙顶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清朝,达千年之久。蒙顶山最早的一杯茶,营养丰富蒙顶甘露是蒙顶山春天的第一杯茶,早于竹芽心等所有绿茶。所以,蒙顶甘露有“甘露”之称。就是由于它采摘的足够早,芽也是非常嫩黄的人字形出芽,茶毫肉眼可见,所以氨基酸含量非常高,是名副其实的最营养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