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适合自己的茶才是最好的茶。中国最好的茶是什么?1、中国有一些“神化”了的茶,武夷山天心岩的大红袍母树,杭州龙井村的乾隆御封的“十八棵”。再说了,茶有口感的不同,价位的区别,冲泡方法的不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茶,才是最好的。
宋代点茶好喝吗?
观赏愉悦为主,是否好喝其次——宋代点茶门外谈——首先谢谢邀答。茶,作为发源并盛行于中国的特有饮料,源远流长,异彩纷呈。中国茶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影响深广。因此,评价某种茶之优劣,相关茶的质量,相关喝茶者的个人口感,更相关贯穿制茶饮茶全过程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愉悦水平。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品茶皆同此理。"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明.宋濂)。
在宋代,巍巍文化群峰相互辉映,茶文化蔚为大观,进入艺术审美之高雅境界。宋代兴盛的“点茶法”,取代了唐代的“煎茶法”,成为当时中国茶道主流时尚。所谓“点茶”,即是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状。常在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斗茶时进行(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
始于唐,盛于宋,是当时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也可以独个自煎、自点、自品、自享其乐。据现有的资料,在宋代,评价“点茶”之优劣,与其在以下主要环节的全程操作是否得当紧密相关,也可以说即是当时的品评标准。采茶合时鲜洁——“以惊蛰为候”,天气温暖,惊蛰前十天采茶;天气寒冷,则在惊蛰后五日采摘。采茶时,用指甲断茶,而不用手指。
因手指多温,茶芽受汗气熏渍不鲜洁。采茶人还随身自带新汲清水,茶芽摘下立即入水浸泡,以保鲜洁。宋代茶叶原料分级精细明确,其中斗品、小芽为最上贡品,而择其精者又为水芽。拣芽、中芽:一枪一旗(一芽一叶)、一枪两旗(一芽二叶),多用于民间制茶贩卖,其它的下等茶品,采制成茶饼后多用以缴纳税赋。而除此之外的废叶,则悉数剔除。
制茶质优型美——宋代茶之成品,以制作较之唐代更为精美的团饼茶为主,兼以散茶。优质的团饼茶外形精美,色泽莹洁光润不驳杂,质地细密紧结,碾细时铿然有声。要制作达到这一标准的团饼茶,须经过洗、蒸、榨、研、造(型)、过黄、烟焙和出色等若干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工具与技术和极其严格的要求。点茶水乳交融——依序技巧要领为:将饼茶碾碎,以小勺舀茶沫,置于事先炙盏中,盏“冷则茶不浮”;烧水微沸初漾,即冲点入盏,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回环搅动,即所谓"击拂",将盏中茶沫调作膏状,直至茶乳交融,盏面泛出泡沫,并呈现出乳花。
据宋徽宗《大观茶论》,要经过七式点注冲泡并搅动击拂乃成。击拂之法不同,盏面乳花也就不同。更为奇妙的是,盏面呈现出如奇石般的各种不同的天然画面。这一环节,又称之为“分茶”。优质的点茶,沫饽出现快,水纹出现慢。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咬盏”(饮后盏中残汁浓稠,胶着不干)品相佳。品茶之具讲究——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
天目碗(即有名的建盏)、兔毫盏(分为金毫、银毫)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茶具。综上,宋代点茶乃为上层名流雅玩雅趣之事,以观赏愉悦身心为主,其好喝不好喝在其次。此说纯属门外个人陋见。其实,宋代点茶固然雅致可观,作为食用饮料,却有致命弱点:在团茶饼制作过程中,为保持绿色不变,需要两次压榨水分,同时也就榨去茶汁,夺去真味;在点茶过程中,反复沸水冲泡和搅动,这些都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大大受损。
而且其制作工艺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不适合百姓日常饮用,于是便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到了元代,散茶已经明显超过团饼茶,成为主要的生产茶类。这一关键而重要的转型,开明清散茶大生产之先河,为近代绿茶加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兴盛于宋代的“点茶”,在元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其工艺技巧,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匿迹。
中国最好的茶叶是什么?
中国最好的茶是什么?1、中国有一些“神化”了的茶,武夷山天心岩的大红袍母树,杭州龙井村的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这个不知道能否算是最好的茶。当然了,这些茶绝大部分人是喝不到的。它们都是神一般的存在。2、中国有十大名茶,各地也都有自己的名茶。如果说,要评出中国最好的茶,这有点“华山论剑”的意思,恐怕是谁也不服谁啊。
谁不说俺家乡好,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茶,应该都是自己家乡的茶吧!从小到大喝着,习惯了,信任了,也有感情了。3、适合自己的茶才是最好的茶。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茶叶的特点也是各有千秋,而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适应的茶也不一样。再说了,茶还有口感的不同,价位的区别,冲泡方法的不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茶,才是最好的。
绿茶的鼻祖是哪种茶?有何来历?
又是一群不了解制茶工艺的茶艺师茶叶大师在夸夸其谈,蒸青绿茶和唐代制茶一样吗?你们能不能聊一些靠谱的事情,少把普洱黑茶忽悠的方法带到茶史中,这样会一直误导别人。唐代制茶简单的说就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藏之,使用的时候再烤之,碾之,搅之,分之,饮之等等,唐代茶叶最大的特点是捣茶叶如泥,再将茶泥倒入模具中成团块,最后洪培干燥收藏,茶叶是灰黑色有些类似于普洱茶膏的样子和制法。
蒸青绿茶是利用高温蒸汽,急杀消除活性酶,除水汽冷却,再用揉捻一次除水汽散热一次,连续三次,最后是烘焙干燥。和唐代制茶最大的不同,蒸青绿茶是散茶叶茶,呈黑绿色,保存了茶叶的原型,而唐代茶叶从成品到使用一直是没有叶片原型的是碎片茶末。再来一点有分量的茶叶历史,蒸青工艺中最有名的恩施玉露,其工艺完善于清康熙年间,这里面还有“玉绿”和“玉露”因为在口音上误差的一段佳话呢。
现代绿茶工艺的鼻祖是松萝茶 祖师是明嘉靖年间的茶叶大师大方和尚,大方在苏州虎丘寺修行十余年 ,学得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的虎丘茶的制茶技术,虎丘茶被挖掘败落以后 在安徽黄山地区的休宁县松萝山修行制茶 ,期间就将虎丘的制茶方法加以改进研制出了松萝茶,其松萝茶的做法在明末被称为松萝法,而到处被学习传播,而根据松萝法加工的茶叶也根据产地的不同被称为“武夷松萝”“婺源松萝”等等,和今天的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大佛龙井,浙江龙井,在取名上异曲同工。
松萝法在明末清初那段时间在中国除云南广东以外的各大茶区都有传播学习,(备注一下,红茶青茶黄茶工艺起源都在1700年以后)而且用松萝法制茶在当时几乎是划时代的工艺进步,其后各地才在松萝茶的基础上有了各自的特点和工艺改变,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现代除黑茶工艺以外的名茶都创始于清代,和唐宋的茶叶在工艺上是完全不同的。
福建宋代北苑(建瓯)龙团凤饼是什么茶类你懂吗?
福建宋代北苑(建瓯)龙团凤饼,就是青茶类,即乌龙茶。是中国制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茶品。唐代饮茶的特征就是“吃茶”,饮茶风习到宋代,发生了显著变化。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建瓯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交通不发达,各种紧压茶的出现,就是方便茶马古道运输,使茶品能长期储存不易变质,宋代龙团凤饼具有相同的意义。龙的图腾在中华文明史上极其重要,“龙的传人”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当时制成饼型茶,以龙字命名,就是以龙为尊的心理,有很强的图腾崇拜意义。从而开启了后来青茶类又叫“乌龙茶”的先河。前辈著名茶人庄晚芳先生,对“龙团风饼”制茶史料、工艺特征经过多方面、反复研究、考证,认定是今天乌龙茶的前身,工艺特征就是乌龙茶。宋代的茶艺活动,经过蔡襄等著名文人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出现了空前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