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马贸易”,就一定要提“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啥意思?什么又是茶马贸易?今天来走一趟历史上的茶马古道,理解茶马贸易对发展巩固多民族统一政权的重要性。茶马古道是是以茶叶贸易为主的贸易通道,是物流,信息流,人员往来,文化传播的古代信息公路。
茶马古道是做什么的,运什么茶呢?
茶马古道是是以茶叶贸易为主的贸易通道,是物流,信息流,人员往来,文化传播的古代信息公路。运送的是以茶叶为主的包罗其它所需的丰富的货物,其中茶叶以大叶子紧压茶为主。茶马古道并非专指单一通道,而泛指以茶叶为媒介的贸易触角所能及的区域,最终形成较为集中的固定的贸易通道。历史上以南部省份为主特别是西南云南为起点的茶马古道最为有名。
而形成茶马古道,并能使茶马古道贸易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在茶马古道贸易的平等交易和互通有无,在交易中保持贸易逆顺差的平衡,实现双赢。我国北面和西面在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以食用肉,糌粑为主鲜有蔬菜,这样的饮食结构,不利于人体健康,而奶 茶是改善这一问题的首选。因而茶叶成为了游牧民族饮食必须品,于是在驮着茶叶的马匹在崇山峻间踏出了一条条马道。
在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货物有哪些?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由于朝廷所面对的敌人都是西北游牧民族政权,如辽、金、西夏。这些游牧民族政权的军队多以骑兵为主,为了与这些敌人对抗,朝廷需要大量的战马。于是,朝廷在四川设立了“提兴茶马司”,进行茶叶收购,以茶叶与藏区进行马匹交易,史称“茶马互市”。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汉藏两地的贸易也不断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茶马,内地的布匹、丝绸、糖、盐等也不断流入藏区,而藏区的虫草、麝香、皮毛、黄金等产品则输入汉地,双方互通有无。
什么是茶马贸易?这个贸易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说起“茶马贸易”,就一定要提“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啥意思?什么又是茶马贸易?今天来走一趟历史上的茶马古道,理解茶马贸易对发展巩固多民族统一政权的重要性。“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叶马匹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还辅助有很多分支道路组成的庞大交通网。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叶马匹互市。我国西南高原藏区盛产马匹,藏民以乳肉为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内地茶叶可助消化,解油腻,于是藏民就用马匹换取所需的茶叶,这种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易称为“茶马贸易”。茶马贸易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南北朝时期,中国商人用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顺便也带去了中原的汉民文化和先进技术,这应该是最早的茶马贸易雏形。
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初步形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产劳动和战争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从唐朝开始,政府就严格控制茶马贸易,在边境开启茶马贸易的先河,这时的茶马贸易都是“官营”,茶叶民间不能私自买卖。内地通过茶马贸易获得军用战马和农耕用的骡马,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北方的丝绸之路和西南的茶马贸易,把先进的汉唐文化、技术带到西方,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宋代以后,由于北宋政权对燕云十六州以北的地区没有实现统一,富庶的中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觊觎,战争连绵不断。宋朝最多时每年输出茶叶3000万斤,换回战马15000匹,这时茶马贸易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国现代版图初步形成。明朝以后,统治者把茶马贸易当做治理边疆的重要手段,通过茶马贸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赞美“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也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繁荣。清朝建立以后,经过康乾盛世的治理,经济和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统治者对茶马贸易治理边疆政策有所松弛,在交易中费茶多、获马少,清雍正13年终止官营茶马贸易制度。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为了侵略西藏,一度想以印度茶叶代替中国茶叶在西藏销售,从而控制垄断西藏的政治经济。
这时茶马贸易又成为中国反击英国殖民侵略的武器。藏民抗击英殖民者的曲美新古战役清末民初时,大量的民间茶商涌入茶马交易,时代的不同,这时的马匹已不再是主要交易物品,代之以其他内地缺少的物资及日用物品。八年抗战中,国民政府迁入重庆,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茶马贸易成为国民政府在西南的重要国际商业通道。很多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捐献物资通过茶马古道才转运到重庆,然后再运送各地抗日战场。
这一时期茶马贸易,极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也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比如康定在元朝还是一片荒野,随着汉藏贸易慢慢成为边茶贸易中心,逐渐成为西南边陲的大都市。小鱼认为:茶马贸易自始至终都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推进落后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及经济发展。在特殊时期,还为安定边疆,稳固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茶马古道运送的普洱茶,要多少斤才能换一匹马,有何依据?
“以茶易马”“茶马互市”“以马换茶”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西南西北少数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往来及贸易形势。一、政策:“以茶易马”“茶马互市”“以马换茶”。是古代西南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是一种完全的政府行为。
“ 以茶易马 ”“茶马互市”“以马换茶”是我国历代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西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建立驿站交易点,让边民用马匹和茶叶互相交易以物易物的政策。二、法律“茶马法”。专司 “以茶易马”“茶马互市”“以马换茶”的法律条文。三、机构 “茶马司”。中国古代专门负责执行“茶马法”的政府机构。
四、“茶马比价”:1、随行就市的价格方针。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比价是否公平合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宋政府确定 "随市增减,价例不定" 的原则,是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是深谋熟虑的结果。2、马源充足时的价格。元丰年马源充裕,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后以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
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纲马六等,每匹分别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 斤、132斤"。3、马源锐减时的价格。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总结: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匹的质量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又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