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铁锅对蒙古人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土木之变后,也先与明英宗抱怨的时候,才会着重提出明朝不给铁锅这么件事。明代史料记载:铁锅为虏中炊煮之日用,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搜掠,以得锅为奇货……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游牧经济的两大支柱,一个是规规矩矩放羊,一个是南下进行劫掠,而他们抢的东西,除了金银财宝和女人之外,那就是工匠与铁锅之类。
蒙古人日常生活都需要铁锅,用铁锅加工乳肉茶之类,陶锅不结实而且笨重,对于游牧为生时常四处移动的蒙古人来说,没有比铁锅更好的炊具了。虽然蒙古与西域各国都有通商,但是西来的商人带的都是价值很高的奇珍异宝,像铁锅之类利润太低,蒙古人要获取,还是只能盯着明朝的方向。蒙古人想要,但明朝偏偏就是拿捏着不给明朝初期,虽然与蒙古打来打去,但互市贸易还是在继续,主要以朝贡的方式,明朝从漠北获取大量的马匹之类,而蒙古则获取各种生活物资。
不过,中原王朝的朝贡贸易说白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赔本买卖赚吆喝,由于中原每每给的赏赐都数倍乃至数十倍于朝贡物品的价值,所以各藩属都非常喜欢频繁、大规模朝贡。《明英宗实录》:初,遣使不满百人,十三年增至三千余人,又虚益其数,以冒支廪汽。《明实录》:比年瓦剌朝贡使动二千余,往来接送及延住弥月,府库无存。
由于朝贡“吃大户”越来越过分,让明英宗非常不满,勒令缩减朝贡规模,并且裁减赏赐,这下子引起了瓦剌的不满,也就有了后来的战争,结果英宗被俘。其实,英宗的决定也比较仓促粗糙,因为使节团大规模裁撤是对的,但是因为人数大规模减少之后,他们能够带走的铁锅之类刚需用品,也就剧减,对蒙古的影响的确很大。景泰元年,朱祁钰下令,允许放开瓦剌购买铁锅、汤瓶、马鞍、剪刀之类,而这些在以往都是受到严格约束的物品。
只不过,明朝允许蒙古购买的铁锅,都是质量比较差的生锅,也就是“洛锅”,而质量好的广锅依旧不在自由流通的范围之内,而且随着情况变化,明朝经常收紧铁锅出口。明朝之所以严格约束蒙古获取铁锅,其实是怕他们用铁锅回炉熔炼兵器,再回头对付明朝,不过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明朝其实真的是想多了。按照史料记载,瓦剌家庭的铁锅破损之后,能补的就补,不能补的就扔掉,瓦剌对于铁锅的需求极大,他们根本不会将废旧铁锅回收熔炼。
明朝出售给蒙古的铁锅,主要是粗劣的生锅,也就是洛锅,以往卖的广锅,十斤能够炼出五斤的纯铁,而洛锅只能炼出三斤。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蒙古人会回收铁锅制造兵器,真正做过这种事的,历史上只有日本人与南洋的暹罗人,明朝一直掐着铁锅不给,主要还是明朝自己多心。明朝与蒙古因为一口锅打了两百多年,而更雷人的是,晚清时期清朝与英国谈判进行通商,清朝还是只允许洛锅出境,原因就是防止“英夷”用铁锅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