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题吧!为什么说人比泥料重要呢!因为泥料就是泥料,只有做壶手艺人才能把泥料最大化利用起来,同一块泥料,手艺好的做的比手艺一般的做的肯定好!好手艺才配的上好泥料,差手艺用好泥料在我眼里就是浪费资源,所以说手艺好的泥料绝对会用好的,泥料好的紫砂壶手艺肯定也好!这个是相对的!最后小结一下,紫砂壶归根到底是人做的,一位有德有手艺的师傅做出来的壶才是真正的好壶,现在整个紫砂行业我估计也没几个德艺双馨的师傅,所以说制作紫砂壶,人比泥料重要的多!人好壶就好,人有问题什么都有问题!就回答到这边!。
古代工匠刻碑时,怎样保证碑上的字划和写手的笔迹完全吻合?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的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工匠在刻碑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保证碑上的字和手写的书法是完全吻合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的字帖都是从碑刻上拓印下来的。他们的书法都是由专门的书法家来书写的,而刻碑的人则是由另外的工匠来完成的,那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书法的失真问题,这在刻碑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古代的书法家认为,如果我们学习书法的话,最好的方式是去写墨迹本,而不是选择碑刻拓本,因为碑刻本在刻的过程中肯定是有失真的,墨迹本就没有碑刻这样的失真的问题。这样讲可能会有一些抽象,那么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吧,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史料记载欧阳询再写的时候,先是用毛笔蘸着朱砂,然后直接写在石头上的,然后这样的话。
工匠就直接按照他写的朱砂字来进行凿刻,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书法字了。当然刻碑的方法,还有另外一种,就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然后。如果想保留原作的话,我们又用另外一张纸,把它的原作给描下来,然后再把这张描下来的纸铺到石头上,然后再想办法弄出轮廓在石头上,然后我们再请石匠在进行凿刻。这样的话,你会看到我们在进行刻碑的过程中是有很多地方,它是会失真的,比方说在书法家写完之后,我们再用纸来把它给描下来,这个过程就会有失真。
然后我们再把它描到石头上,这样又是一个失真的过程,然后我们再请工匠在进行凿刻,这样的话,也是一个失真的过程。所以如果书法家想要自己书法尽可能不失真的话,经历的程序越少越好。另外一个减少失真的办法,那就是让工匠自己也懂一些书法,比方说当时唐朝御用的刻匠,他们都是懂一些书法的,这样的话他们在凿刻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书法家用笔的意图。
然后在凿刻的过程中也会尽可能的避免失真。碑刻有时候是我们唯一的,能够了解古代书法家面貌的的方法,比方说欧阳询的书法有很多是墨迹本,但是他的楷书就没有墨迹本流传,只有石碑,那么我们想要了解到他的书法就只能靠石碑了。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透过刀痕见笔痕。就是这个道理。这一点也提示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能够迷信碑刻。
不能够完全的迷信碑帖的写法,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才能够慢慢的参透书法家的本来的意图。毕竟刻刀并不能代表书法家的毛笔,我们在临摹碑帖的过程中也不是要让自己的毛笔变成一个刻刀,我们是拿着笔在纸上写字。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小问题,就是牵扯到北魏时期,很多魏碑,他们的书法有没有失真的问题,那么北魏时期的魏碑,他们是不存在失真的问题的,因为他们在凿刻之前压根儿就没有草稿,他们直接是拿着刻刀直接在石头上进行的,所以不存在时针这个问题,只有凿刻的刻刀能不能表现书法家本来意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