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再说泡茶水温,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自古至今,历代茶圣茶仙们都认同:“好茶须有好水配”只有鲜活的好水和优质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才会登峰造极,因此水质选择至关重要。
用什么水泡茶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一点粗浅的研究。茶圣陆羽考察了很多种水,他的结论是“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具体到产地,又有二十等次:第一,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二,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三,蕲州(今湖北浠水一带)兰溪石下水;第四,峡州(今湖北宜昌附近)扇子山下俗云虾蟆口水者;第五,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六,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七,扬子江南零水(今江苏镇江一带);第八,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带)西山西东瀑布水;第九,唐州(今河南泌阳)柏岩县淮水源;第十,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带)龙池山岭水;第十一,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二,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三,汉江金州(今陕西石泉、旬阳一带)上游中零水;第十四,归州(今湖北秭归一带)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五,商州(今陕西商县一带)武关西洛水;第十六,吴淞江水;第十七,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八,郴州圆泉水;第十九,桐庐严陵滩水;第二十,雪水。
论饮食的名家中,和陆羽观点相同的也有,《食宪鸿秘》的作者朱彝尊、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就是同样的观点,但朱彝尊实际上并不怎么饮茶,他是玩养生的,说到养生之水,他就不认为山泉水最好了,而是长江之水最好,因为长流水,有土性而无土滓。而宋徽宗也不拘泥于山泉水,实在没有,常有人汲的井水也可,江河水却是不行。还有一派观点却是不同,会区分天水和地水的好坏,《饮食须知》的作者贾铭和李时珍都是这一派。
贾铭认为天雨水、立春节雨水、梅雨水、液雨水、腊雪水、露水等等天水“甘淡”,这一点和宋徽宗说山泉水好在“轻甘”实际上是一回事。李时珍也说天水的好,认为天水第一、地水第二,地水中又是顺流水最好。很显然《红楼梦》里的妙玉也是这一派,她自己泡茶用的最好的水,是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妙玉的一句话很关键,“来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说明就轻甘、甘淡而言,她认为梅花雪是极致。而梅花雪水贾铭也说到了,不过是说它经年不坏而已。有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妙玉认为的第一甘淡的梅花雪,是陆羽排次中的第二十。这说明从唐到清,关于泡茶用水的理念肯定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究竟是对于甘淡二字的理解不同,还是养生理念发生了变化,还是旧朝的水已经不是今朝的水了呢?我有一个猜测,不一定对,跟泡茶的方式有关。
什么水最适合泡茶?
选用合适的水泡茶,是指对水质选择和水温的把控。先说水质选择。自古至今,历代茶圣茶仙们都认同:“好茶须有好水配”只有鲜活的好水和优质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才会登峰造极,因此水质选择至关重要。由于茶叶本身呈弱碱性,如果水中的PH值呈弱碱性的话,能有效保护茶叶里的茶多酚(茶叶里最有效的营养物质)。所以如果为了追求茶叶的营养和口感,弱碱性天然矿物质水是泡茶水的最佳选择。
如果退而求其次,在生活中泡茶建议第一选择使用纯净水。这是最保险的选择,它不会使茶增色,也不会破坏。那么如果选择自来水,一般会含有氯气,需要水开后开盖(15秒)挥发氯气后再冲泡茶叶。或者用敞口陶缸提前将水沉淀一天以此改善水质,用沉淀后的水来泡茶也是不错的选择。下来再说泡茶水温,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
感谢朋友的邀请,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第一种:玻璃杯,它的优点是观赏性强,因为用玻璃杯泡茶你可以准确看到茶汤颜色和茶叶形态及其舒展情况,让人赏心悦目。缺点就是无盖易凉,且因为没有滤层不好控制茶汤浓度。如果您条件有限只有玻璃杯,我个人建议您每次水别加太多,最多半杯就足够了。因为常规来说,不是太口渴,我们每次喝茶的量也就是两三口,这两三口一下去茶杯基本就快见底了。
如果你水加太多,长时间喝不完,茶就凉了;再者,一次水加太多喝不完,茶汤的浓度肯定是不均匀的。前面几泡很浓,到后面几乎又无味了。 第二种:陶瓷杯。毋庸置疑,陶瓷杯子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外表很养眼,显得有档次,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因为材质,它的保温性很好,也能很好的维持茶叶香气。特别是现在很多地方泡茶多用“三件套”,有效的保证了茶的浓度。
可以说,陶瓷杯是所有泡茶用杯中相对综合评价最高的,唯一的小小缺陷就是观赏性稍差,只能从上面观察茶汤的色泽和茶叶形态。另外,如果是紫砂壶、紫砂杯那些,更不利于观察茶色。 第三种:竹木杯子比较少见,价廉物美,能长久的维持茶香并能和茶香融为一体,好的竹木还能为茶增添清香。缺陷就是不利于从颜色对茶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