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宗祠里丰盛的酒席,小孩子随地乱炸的甩炮,庙门口姨姨婶婶们的虔诚叩拜,漫天的香灰和鞭炮硝烟,还有点灯点香点烛的那种香味......突然才觉得,原来,家乡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那么深,那么深,深到,你几乎以为你已经忘记了,却会在每一个相似的时刻,相似的场景里,被拿出来一遍一遍反刍。因为这样浓重的乡情,舍不得离家的人,在看过世间繁华之后,终归会选择回来,回到自小生长的这片土地,回到这片浓得化不开的血缘里。
那些落叶归根的闽籍华侨,便是最好的例证。厨房里,姨姨在炸海蛎饼,炸糟鳗,炸带鱼,做糟瓜。很香,很香。眼错不见,就被我偷拿了一盘子。妈妈进来说,吃这么多油炸的东西,还不快多喝几杯茶?我向她举起老早泡好的春寿眉。对付过节大鱼大肉长出来的肥膘,春寿眉最解忧。《2》前几天跟朋友聊起白毫银针的储存来。朋友说,听说,储存白毫银针需要一年拿出来晒一次太阳?OMG!村姑陈瞬间想起了每年夏天,家里都会把棉被、羽绒服拿出去晒太阳。
边晒边拍打,去掉储存时生出的霉味,利用阳光杀菌消毒。难道这位朋友对白毫银针的想法,跟夏天晒被子是同理?不需要啊。这样会毁了白毫银针的。白茶是最怕见光的,最怕接触空气的,如果每年拿出来晒一次,这茶就跑气了——辛苦存了一年,陈化出来的稻谷香和陈香,在袋子打开的瞬间就会散失一部分,再敞开袋口放阳光下晒,不超过半小时,袋子里所有的香气全跑光了。
不但跑气变味,白毫银针还会因为遭受长时间的阳光直射,而氧化变色,变红或者变黑。就像银饰品,放在袋子里密封,颜色变化得少。而一直将它裸露在空气中,不佩戴,它就会变色,变黑,变暗淡变旧。最严重的是,经过重晒过的白毫银针,内含物质在晒的过程中,由于我们非专业人士,不能对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没有控制好时间和光照强度,让茶叶遭受了过重过度的曝晒,从而导致茶叶内部的养分流失。
本是爱之,终却害之。《3》为什么会想到把白毫银针拿出来晒太阳呢?也许,是因为居住的地区气候潮湿,想着天气潮,怕茶也潮了,这么金贵的银针,潮了多可惜,所以想拿出来晒一晒。其实,这是不必有的顾虑。白茶虽然怕潮,但只要你储存得当,它不会轻易受潮。看官们买回去的白毫银针,只要按村姑陈的要求,原箱封存——抓一两放到罐子里,够喝十次的量,余下的,就原样密封,用绳子绑起来,每层都绑紧,外面的厚纸箱,用透明胶粘合,每条缝都粘紧,再将它放在离墙离地的书架上,只要这间房间的温度湿度不要太离谱,茶都不会轻易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