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出现的较早,战国时期的《尔雅》中,便有关于茶的记载,其《释木》一篇,讲到“槚,苦荼”,“荼”古音正是cha,湖南古县荼陵(今茶林)正因产茶而得名。墨西哥有一座建于公元五世纪的神庙,庙基上有一幅浮雕,刻着一个叼着烟管的土著吸烟的场景。
古代的人抽烟吗?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中国至少在明末就有人抽烟了,因为清朝顺治年间北京就有谚语:“开门七件事,今日增烟而八矣”。 烟草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烟草原产于美洲,最早抽烟的人群是美洲的印第安人。(烟草)美洲居民抽烟的历史很早,几千年前,美洲的土著在采集食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放在嘴里咀嚼时有很强的刺激性,能恢复体力和提神,于是嚼这种植物叶子成为印第安人的一种习惯。
这种植物就是烟草。 墨西哥有一座建于公元五世纪的神庙,庙基上有一幅浮雕,刻着一个叼着烟管的土著吸烟的场景。这说明早在公元五世纪时,美洲就有人吸烟而不是嚼烟了。(吸烟的印第安人)1536年,探险家加利来到美洲,他记下了印第安人食用烟草的情形“他们把烟草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而后在他们脖子上挂上一个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只中空的石头或者是木头,很像一支管子;一会儿他们高兴的时候,便把烟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点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体内完全充满了烟,直到从他们的嘴和鼻孔里冒出为止,就像烟囱里喷出来的烟一样。
他们说这样做可以使他们保持温暖和健康。我们也曾经尝试过这种烟,把它放进我们嘴里,那种热辣的味儿,如同胡椒一样。裴南蒂斯在他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中也记载了美洲人和烟草的关系:“印第安人有种特别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种烟……,以便产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状态。他们吸烟,直到失去知觉,伸着四肢躺在地上像个酒醉微睡的人一样”。
烟草是在1558年被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十六世纪末的明万历年间。当时传入中国最主要的一条线路是从菲律宾运到台湾,再从福建漳州上岸;还有一条是从越南直达广东。(清朝种植的烟草)也有少部分是由日本经朝鲜转到辽东的。这条北方路线还被皇太极打压过。烟草传入中国后,名字各有不同,有淡巴菰、相思草、烟酒、金丝烟、仁草、八角草等数种名字,之后迅速传播开来。
烟草由于能提神,被人认为可以“避瘴、避寒”,所以最先在边关的军队中流行。军队调动频繁,吸烟的士兵得以将这一习惯广为传播,到崇祯年间,吸烟的人已经很多,有此寺区甚至出现了“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的地步。进入清朝以后,吸烟者更多。多尔衮、纪晓岚都是烟瘾很大的。 清朝中叶后,随着鸦片不断运到中国,许多抽烟者把鸦片混入烟草中吸食,后来抽鸦片者日多,形成了抽鸦片和吸烟两大群体。
中国是谁最早发现的茶?最早的茶是什么茶?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中国人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民族,那么谁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吃茶叶螃蟹”的人?茶书上多半会给到我们“神农说、达摩说、陆羽说”等经不起推敲的解答。(内容不在此赘述,可上网搜索)经多年的资料收集,文献的考证,我大胆推理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时间,决不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神农,也不是南北朝的达摩,时间应可推演到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便已开始使用并栽培茶叶。
距今7000-8000的跨湖桥遗址中,一颗先祖采集而来的茶籽与橡籽、陶器等新石器时代人类遗物一同出土,其中一个陶罐中还整齐摆放着各种无法辨认的树叶。距今6000年前的余姚田螺山古人类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稻谷壳堆,各种石器,陶罐,以及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鉴定,认为这些古树根乃人工栽培茶树的遗存。
这些重见天日的古代遗存为我们绘制出一张史前人类的生活场景:先祖们收获着自己播种的稻米、茶叶,与采集来的野菜、野果一同烹煮,在日落时分,族人围坐篝火一同享用美食,分享着一天的经历。中国人的先祖远在采集时代便已养成利用茶的习惯,这片神奇的树叶庇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被历朝历代视为“治病良药”。我们所信奉的“茶祖神农”——神农帝,并非是指五千年前的某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先祖用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传承下来的”智慧合体”。
那么爱喝爱的您,知道茶的起源从何时开始吗?
茶,这一片小小的叶子,一度成为古代中国的象征。直到今天,茶依然是我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茶在中国出现的较早,战国时期的《尔雅》中,便有关于茶的记载,其《释木》一篇,讲到“槚,苦荼”,“荼”古音正是cha,湖南古县荼陵(今茶林)正因产茶而得名。到了西汉,士人王褒在《僮约》中,写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可见其时饮茶之风已逐渐兴起。
同时代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图 古人煮茶一杯清茶,初品清甘,渐至佳境,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愿淡雅隽永的文人意趣能透过尘封的时光,带给忙碌的现代人一份清静,一丝慰藉。文:清凉山居士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