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美国甚至撤销了莫迪的签证,怀疑他有严重的侵犯宗教自由的行为。莫迪管理的古吉拉特邦只有印度5%的人口,但是经济发展的却非常好,出口量占到全国的20%以上,这一点成为了莫迪当初竞选的最大的资本。凭借这一点,再加上莫迪的一贯很好的口碑和他出色的演讲口才,再加上莫迪,在当年的宗教冲突当中,明显的偏袒于印度教,所以在印度教中获得了大量的选票,在2014年5月莫迪成功,当选成为印度第15位总理。
印度有28个邦,总计有1600多种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语言就有33种,而印度的普通话就是英语,整个印度只有5000万人能够流畅的使用英语,有很多印度人之间甚至都无法用语言沟通。所以想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国家可以想象有多么难了,存在了数千年的种姓制度,在印度国内已经根深蒂固了。低种姓的莫迪能够当选成印度的总理,说明他有着超强的个人能力,但是也不能够就此就说明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逐渐的失去了影响力。
清朝的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对引进外资的态度是什么?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大力支持“引进外资、借债兴利”。他认为这是当时中国创建大机器工业体系、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由之路。1880年李鸿章力挺洋务派刘铭传为兴筑铁路而举借外债,并在奏折中说:“刘铭传所拟暂借洋债,亦系不得已之办法.……顾借债以兴大利,与借债以济军饷不同。盖铁路既开,则本息有所取偿,而国家所获之利又在久远也”。
为了确保“借债以兴大利”,他强调,在引进外资时,要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由我自主”,防止洋人干预; 二是“不准洋人附股”,防止洋人渗透;三是由国家指定日后所收之利,陆续分还,以防洋人掠夺。李鸿章支持中外资本家合开银行。1887年,他针对美商米建威准备在中国通商各口与华商殷富者共同开办银行一事,给总署的函中说:“如国家借用巨万,每年取息三四厘,商民借用五六厘,免致各国银行把持居奇”,“将来若能照议办成,亦实于我有益无损也!。
” 1896年8月28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乘坐“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访美期间,李鸿章会见了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和美国一些要员,并于9月2日上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纽约时报》报记者的访问。在回答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的问题时,集中阐述了他对于引进外资的看法。
访谈内容发表在9月3曰的报纸上。李鸿章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