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说,在水土、气候等条件下,茶枝柑在新会地区种植才能有新会柑,而离开了新会,就不能称为新会柑,下面笔者再分几点进行分析。总之,新会柑之所以叫新会柑,是离不开新会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四、在外地种植的“新会柑”不是“新会柑”,也制造不出“新会陈皮”回到问题上来,因为新会水土气候等等种植条件,赋予了茶枝柑独特的生长环境,才有了“新会柑”这个产物,而新会陈皮的制作工艺,也是新会人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的经验,而这些经验离开了新会,即使是依葫芦画瓢地种植茶枝柑,以及外地的茶枝柑果制作的陈皮,也不可能有新会陈皮特有的味道。
新会柑啥时候晒最好?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新会柑的采摘时期的当年的秋分到冬至期间,公历时间大概在每年的9月底到12月底的3个月时间,为新会柑的采摘时间。正因为这个时间跨度,新会人把新会柑分为三个时间区间:青皮、二红、大红,而各种阶段的皮对应的药效不一,这里就不一一累述。新会柑的翻晒,一般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是新皮的翻晒,就是当年新摘的皮,要勤晒。
这新会,每年只有11月-12月的时间是“秋高气爽”的日子,因此要借北风和秋日来晒干和风干新会柑皮里面的水份。这段时间大概晒3天到1周左右,等新皮由软变成硬,便可以代入蛇皮袋子或者麻布袋等通风保存陈化。新皮时间的三个阶段,青皮晒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两三天,因为青皮的果子尚未成熟,皮的水份和糖分没有二红和大红这么高,因而稍微翻晒即可让皮的水份变干,因此早期的青皮陈化功夫要比大红皮难度要高。
其次是首年存的皮到第二年的6月之间,要非常注意柑普的状态。因为首年皮里面水分和糖分还没有得到转化,很容易受潮和发霉、长虫等,因此首年的保存要随时留意柑皮状态,如果发软,就要拿出来翻晒,如果太硬,也要打开袋子的口进行通风换气。新皮不需要太干,手感不会像枯叶一样,要保持适当的湿度才可以陈化出香味。最后要注意的陈皮前三年,第一年需要勤翻晒,第二三年需要在每年6月、11月、12月进行三次翻晒,3年以后的皮就开始每年一次翻晒即可!。
新会柑苗离开新会去种植,种出来的还是新会柑吗?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新会柑是茶枝柑的一种,其果实的皮也是新会陈皮的原材料新会柑皮,在新会陈皮越来越知名的市场中新会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外地柑也打起了新会陈皮的名号,因为作为芸香科柑橘系果实的外形十分相似,因此不少商家直接采购外地柑来代替“新会柑”销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目前新会陈皮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新会柑的种植不难,在南方地区生产盛产柑果的水土和气候条件下,新会柑苗可以被移植到很多地方种植,比如同为江门市范围的台山、恩平、开平等有种植,甚至更远的阳江、茂名、湛江等地,也有从新会地区出售的茶枝柑苗。不过,在新会的茶枝柑之所以别成为新会柑,也是有其“道地”原因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南宋时代。
新会的崖山是南宋最后一代皇帝落难的地方,据说当时从北方逃难南下的宋朝贵族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以及农作物,其中就有北方的柑橘。到了南方之后,来自于北方的柑橘非常适应本地生长,而茶枝柑更是在本地化种植后,虽然果实的食用上没有得到改良,但果皮的香气却异常充足,因此被当时南宋的御医取用为“广陈皮”的原材料。
加上广陈皮的入药在宋朝已经被广为使用,新会柑作为广陈皮的意义就更大了。综合来说,在水土、气候等条件下,茶枝柑在新会地区种植才能有新会柑,而离开了新会,就不能称为新会柑,下面笔者再分几点进行分析。一、新会地区在历史上就有广东“鱼米之乡”称号新会地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临近南太平洋,气候湿润宜人,历史上就是柑橘等作物的主要产区,除了新会柑之后,甜橙、甘蔗、蒲葵、水稻等等经济作物,都是新会地区作为广东鱼米之乡的创收主力。
千百年来新会地区小农经济已经具备自成一体的系统管理防范,在农作物的病害防治、田园管理、水土保育等等都具备良好的基础。很多新会人世代务农,有些甚至祖上已经多代种植新会柑,作为有700年历史陈皮之乡,新会陈皮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而在近代历史上,新会也因为巴金老先生的一篇《小鸟天堂》文章的推荐,让全国更多人知道了“新会”这个品牌,加上在茶业行业兴起的柑普茶、小青柑、三宝茶等都与新会陈皮搭上了关系,因此“新会”作为陈皮之乡的名气就越来越大。
二、独特的水土气候条件决定了“新会柑”独特的品质新会除了气候适宜柑橘种植,其水土条件也十分独特。新会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带,由三江汇流而成——西面的谭江,东面的西江,南面的银洲湖,三水汇通冲击而成,其泥土成分独特形成了新会地区特有的土质结构。而每年3-4月的从南面入海口银洲湖的“咸潮”会倒灌,咸海水进入内陆谭江和西江流域,形成独特的“咸淡潮”,就是这样的特有灌溉条件,让新会地区的茶枝柑具备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种植条件,让新会柑的柑果和果皮的橙皮苷以及各种酸类脂类醇类等油脂成分都比其他产地的柑橘要高,因此有此柑皮制作的陈皮也具备特色香味和功效。
三、新会陈皮的传统制作也离不开“新会”在传统上,正宗的新会陈皮必须符合几个条件,就是“新会柑,新会制,新会陈”。简单解析,就是新会地区生产的新会柑,在新会地区制作并翻晒,还需要在新会地区陈化收藏存放等条件,才能满足“道地”新会陈皮的条件。目前很多外地朋友把新会柑的新皮带到自己家乡陈化,而陈化效果也不理想,这个原因就是外地陈化的湿度和温度等,都跟新会地区的气候不一样。
这个例子就像某些生产酒的酒厂,即使把工艺、原材料全部搬到外地,就无法酿制一样,离开了某个特定的区域,道地特产就无法生产的道理,放在新会陈皮上也适用。四、在外地种植的“新会柑”不是“新会柑”,也制造不出“新会陈皮”回到问题上来,因为新会水土气候等等种植条件,赋予了茶枝柑独特的生长环境,才有了“新会柑”这个产物,而新会陈皮的制作工艺,也是新会人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的经验,而这些经验离开了新会,即使是依葫芦画瓢地种植茶枝柑,以及外地的茶枝柑果制作的陈皮,也不可能有新会陈皮特有的味道。
总之,新会柑之所以叫新会柑,是离不开新会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目前,就算是新会区内的众多乡镇里耕地里,适合种植新会柑的农田也大概只有4万亩,而面对日益需求旺盛的新会陈皮市场,以及城镇化下被挤兑的耕地农田,也是造成新会陈皮被外地皮冒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行业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