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说到实际上的问题了,正宗的西湖龙井产量是基本恒定在一个数量级的(每年几百吨到一千吨之间),销售茶叶的有茶农,企业,品牌,实体店等等,留心过西湖龙井每年采摘时候的制茶收茶卖茶的热闹场面的人都会知道那时的繁忙,龙井村梅家坞那些地方的车水马龙,几乎所有的茶农都有自己的老客户新朋友,毕竟西湖龙井作为茶叶龙头领风骚这么多年了,而且更关键的是同样的茶叶茶农自己卖和茶叶公司的收购相差三分之一以上。
你买过/发现过哪些值得推荐的茶品牌?
没有。而且是随着对茶叶认识的增加,对各种品牌会更加的不信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茶叶的经营方式不适合品牌。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最早使用饮用茶叶的国家,先是东亚的日本朝鲜,后是东南亚南洋,再是随着航海时代和丝绸之路饮茶习俗到了印度中东,最后到了欧洲美洲。在古代茶叶是没有商标品牌概念的,所标注只有所来自中国的茶叶丝绸,再仔细一点就是来自中国苏州杭州,福州泉州广州汉口的茶叶丝绸。
到了近现代以后,才有的西方引进的品牌企业概念,如1915年大家一直说的十大名茶其实是中国代表队推出的茶叶代表,并不是得奖名录,真正的得奖名录是大奖章类,农商部选送的红绿茶雨前茶乌龙茶祁门茶等,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的红绿茶等,金牌奖章有江苏江宁陈雨耕雨前茶,上海茶叶会馆的三星牌红茶,湖南浏阳商会红茶,上海茶叶会馆地球牌红茶等。
到建国以后随着各种企业的改制转制基本上沿用了民国以来的经营方式,茶农种茶制茶 ,企业茶厂精加工包装出售,基本上都能够保持产地生产,产地收购,再统一包装出售,这样的话,一些品牌产地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如在八九十年代,去杭州的一些老字号,老商号买西湖龙井,基本上都能够买到正宗当然西湖龙井,一些茶友经常回味过去买的茶叶口味香味就是这个原因。
真正让品牌发生变化是在近二三十年,技术开放了,贸易开放了,注册经营也开放了,产品特点反而没有了。具体是在产量的供应上,如武夷的牛栏坑肉桂,注册的企业品牌专卖店不下几百家吧?那真正牛栏坑产量有多少?一共三四十亩,一千多斤产量,平均一个品牌企业一年卖几斤茶叶?西湖龙井也一样,像西湖牌,卢正浩牌贡牌,这些大品牌一年销售的茶叶和产地的产量,收购的数量能对应起来吗?还记得前几年的热带雨林事件吗?没有到班章收购过茶叶,甚至连广告中的少数民族茶农都没有一个是当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