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把所统治的疆域,划分为五道,每道设置一个政治中心。五京中,上京临潢府是正式首都,其余四京是陪都。每一京的设置都有不同的特点。上京是最早时辽的皇都;中京是辽圣宗时期的新都城,更适宜对全境的掌控;东京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渤海国的遗民,南京是为了控制华北地区,也是汉人聚集地;西京是为了更好地部署边防事宜。但辽的国都并不意外着辽的政治中心,辽实施“四时捺钵”制度。
捺钵是契丹语,意为“行在所”“行宫”,皇帝在四时有不同的行宫,在行宫中办理国家事务,也就是说辽的政治中心是流动的。而这一制度是辽保存下来的游牧民族的习俗,一年之中要进行不同的渔猎活动。辽的五京制和四时捺钵制度,是跟辽朝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联的。首先,辽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次,辽朝的疆域辽阔,辽的统治者在管理疆域的问题上,既吸收了汉文化的处理方法,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长安为什么会改名叫西安?
长安在历史上改名为西安,是让当下的西安人非常不爽快的一件事。如果现在城市的名字依然叫长安的话,别的不说,只需要这个名字,就不知道能吸引国内外多少游客。因为长安作为古都是世界级的,位列世界四大古都(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中国西安)之一。(西安鸟瞰图)当然了,现代西安人虽然很不爽,但是也没有办法。
因为古人并不明白“旅游经济”是什么东西。古人在给一座城市取名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政治考量。“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刘邦改的。刘邦建国后,把都城建在那里,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为一个短命的政权。刘邦当然不会跟着项羽学,不会把都城建到沛县或者偏僻的汉中去。当时最好的选择,肯定是在秦朝的都城咸阳。
毕竟咸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有“百二秦川”提供丰富的出产,还有函谷关这样险峻的关隘拱卫。当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始终打不进关来,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险要的地势。但是,定都咸阳刘邦也不踏实。一来,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似乎并不是很吉利。二来,项羽到咸阳的时候,放了一把火,把咸阳烧得差不多了。最终,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把都城定在离咸阳不是很远的长安。
那里原先就有一个长安乡,刘邦就把这个名字作为都城的名字,“长治久安”,不重蹈秦朝的覆辙。刘邦没想到,虽然他建立的汉朝并没有千秋万代延续下去,但是,这个长安都城却一直留了下来,成为后世王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的第一选择。虽然历史上先后在长安建立的那些皇城,都不存在了,但是后世又不断地复建。到了隋唐时期,长安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