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种健康的饮品,好处多多,它无糖无脂,热量低,多喝不长肉,其中含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具有一定保健作用,还含有咖啡因,是茶中苦味的主要来源,适量摄入咖啡因,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健康有益。红茶和绿茶是我们居家最常见的饮品,什么时候喝茶最好呢?今天孙药师为大家推荐几个时间点:1.早上起床:经过一夜的睡眠,我们的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的黏稠度升高,早上起床喝一杯茶,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口干、口渴,使体内水分达到平衡,保证消化液分泌,促进食欲,还能提神醒脑,但是对于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炎性肠病等胃病的人群,建议不要空腹喝茶,因为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2.餐后1-2小时:茶中含有草酸和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建议不要在餐时或餐后马上喝茶,尤其是缺铁性贫血的人群,推荐餐后1-2小时后再喝茶,缺铁性贫血人群少喝淡茶或不喝茶,此外,茶中咖啡因可引起中枢兴奋,血压升高,影响睡眠,建议睡前不要喝茶。总之,红茶和绿茶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具有一定保健功效,多喝茶有益健康,早上起床和餐后1-2小时是喝茶较好的时间点,早上起床喝茶不仅能够补水,还能提神醒脑,促进食欲,餐后1-2小时喝茶可减少茶对铁吸收的影响,其实,茶就是一种饮品,渴了可以喝,不渴也能喝。
中国古人都是煎茶喝的,那泡茶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如您问题中描述的一样,若是读过茶经便知道过去我们喝茶的方法并不是以泡为主流。在茶圣陆羽生活的唐代,饮茶方式还是煎茶,或称煮茶。于是《茶经》第五章才会是“五之煮”,而不是“五之泡”。泡茶法成为主流是从明代开始,但要注意,不是明代发明了泡茶法。泡散茶的方法早就有,以前为末茶为主流,后来以点茶为主流,到了明代开始以这种散茶直接冲泡为主流。
三国开始到元、明之交,一千多年的制茶方式,一直是以紧压茶为主要制作方式。品饮方式改变成冲泡,跟朱元璋废团改散有巨大关系。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令废除进贡团茶,改进散茶。自此开始,上行下效。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实干的皇帝,这才费团改散,一方面不让进贡,民利损耗不大,另一方面是把喝茶简单化。也正是如此,茶叶炒青技术开始慢慢普及,成为延袭至今的制作绿茶的主要方式。
其实我个人倒是觉得这是中国茶的一次转机。宋代茶虽好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像宋代那样发展下去,中国茶很有可能像今天的日本茶一样。日本茶道束之高阁,有几个年轻人真正的在喝茶呢?我在日本接触到对茶道感兴趣的人年龄大概都在六十岁左右,他们的茶只有理性而失去了生命。朱元璋废团改散这样的大手笔,一个雷厉风行的举动,反而给茶换了血才有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