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要把茶饼作圆,说来也简单,就是图个方便。虽说普洱茶有散茶、方砖、砖茶、沱茶、竹筒茶等多个形态。想要长期存放我建议是收藏饼茶哦,散茶在存放的过程中,容易散失香气,而且体积较大,不好存放,将茶饼压实,更有利于茶叶香气的保留和内质的转化升华。
想要长期存放我建议是收藏饼茶哦,散茶在存放的过程中,容易散失香气,而且体积较大,不好存放,将茶饼压实,更有利于茶叶香气的保留和内质的转化升华。白茶经过存放之后,经岁月的沉淀,它有独特的陈香韵味才能慢慢体现。存放的多年的白茶,香气沉稳,滋味醇和甘甜,淡淡的枣香味和药香味,风格不张扬,沉重而朴实,宛如阅尽千帆的睿智老人,朴实无华,却有深厚的内含。
普洱茶为什么要搞成饼状?还要大饼?小饼不好么?
虽说普洱茶有散茶、方砖、砖茶、沱茶、竹筒茶等多个形态。但现在提起普洱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圆圆的茶饼。的确,圆茶已经如同普洱茶的代名词一般了。这种普洱圆茶,就是现在所说的“七子饼”。关于“七子饼”,很多人认为是继承唐宋饼茶遗风。也有人说,把茶做成圆饼是为了讨句口彩,寓意着饮茶人团团圆圆。可其实,“七子饼”的出现并没有很久。
大体是清朝前期,普洱府建立前后的事情。至于为什么要把茶饼作圆,说来也简单,就是图个方便。普洱府的成立,是七子饼茶出世的起因。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设立了普洱府。西双版纳,是云南当时最大的产茶区。为了垄断“大钱粮”,清政府在思茅设立总茶店,由官方垄断茶叶经营。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中央朝廷正式控制、垄断云南茶叶的开始。
既然要垄断经营,必然要有一些改弦更张的措施。民间常说,新官上任还要三把火呢!又何况是堂堂朝廷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云南茶法。茶法规定,买卖云南茶叶需持“茶引”。无“茶引”者,一律以走私罪论处。其实用“引”的制度,已经在盐上应用很久了。应该讲茶与盐一样,都是中央政府的专卖产品。
既然是朝廷专卖,那就要立下规矩,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了。朝廷批准,云南每年发“茶引”三千,每引购茶一百斤。云南茶法还特别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圆饼状。每个圆饼重七两左右,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重四十九两。每筒征税银一分,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上税银三钱二分。由于每七饼为一筒,因此后世起名为“七子饼”。云南茶法的出台,将云南茶市上茶的外形、重量、包装规格都作了法律层面的规定。
一方面,使得云南输出外地的茶有了统一的规格外形。应该说,普洱圆茶的出现是云南普洱茶的一个新纪元。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货币。刀币、布币、圆钱五花八门。甚至于各国的“斤两”,也不尽相同。互相交易起来,换算成本太大。因此,秦始皇的重要功绩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以前的云南普洱茶,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一样。普洱圆茶的出现,使得普洱茶达到了制式的统一。
生活中经常见到茶叶饼,为什么要把茶叶制成茶叶饼保存,原因是什么?
把茶做成茶饼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于运输和存储。拿普洱来说,清朝时候,普洱茶是作为贡茶的。普洱是运到北京紫禁城的,要从云南的普洱运到北京,那是很远的,山高路远,气候变化无常,把散茶压成饼状或者砖的形状,积多成少,由于压缩了空间,便于运输的同时,茶叶内质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压成饼状再用云南当地的竹壳包装好,防水,防潮,这样原汁原味运到北京,皇帝才能喝到正宗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