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抹茶。也许正是茶氨酸和儿茶素在抹茶中的比例恰到好处,才使抹茶风靡全世界,遍布大街小巷。为什么同样都是苦,偏偏抹茶得到了世界各地最多的追捧和偏爱呢?这不得不从抹茶复杂的风味说起。遮光网减少了抹茶中的儿茶素,却增加了茶氨酸的含量,很好地平衡了抹茶的苦涩味,让抹茶的风味变得与众不同。
为什么小女生都喜欢吃抹茶?
据说,抹茶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荫茶”。经过覆盖的绿茶叶绿素和氨基酸明显增加,类胡罗卜素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总量为自然光栽培的1.4倍,叶绿素为自然光裁培的1.6倍。另外抹茶有美容的功效!的确,我们平时喝的茶或多或少都会自带一些苦味。为什么同样都是苦,偏偏抹茶得到了世界各地最多的追捧和偏爱呢?这不得不从抹茶复杂的风味说起。
抹茶不同于普通浸泡的茶叶,是将整片叶子碾碎成粉,任何的风味都会被放大,茶味变得更加浓郁。原本苦的茶更苦,甜的茶更甜。抹茶磨成了粉,理应苦味很重才对,可实际上抹茶的苦却相对更加可以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茶叶中的苦涩味主要来自于一种多酚物质——儿茶素。这种物质和脸上的雀斑一样,都是晒太阳晒出来的!当茶树叶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茶树叶中的茶氨酸就变成儿茶素了。
以前日本人种出的茶都又苦又涩,后来他们发现只要在每年四月碾茶新芽长出的时候,将竹棚或是一种叫做“寒冷纱”的遮光网罩在茶树上方,就会大大减少茶水的苦涩味!这个过程会持续3个星期左右,然后嫩尖会被采摘下来。遮光的步骤使抹茶中的儿茶素比普通的接受光照的绿茶少了许多,由每100g茶叶中的13.2g降到了6.9g。
同时,由于遮光网过滤掉了阳光中的紫外线,碾茶茶叶在生长中较普通绿茶能合成更多的叶绿素,因而真正的抹茶颜色比普通的绿茶粉末颜色更深。另外,食品科学家认为,抹茶的风味除了苦,还包含了鲜味(umami),赋予了抹茶一种近似于菠菜或是海苔的味道。前文提到的茶氨酸是抹茶中一种主要的氨基酸,抹茶中绝大多数的鲜味,都来自于这种氨基酸。
遮光网减少了抹茶中的儿茶素,却增加了茶氨酸的含量,很好地平衡了抹茶的苦涩味,让抹茶的风味变得与众不同。日本的一项实验中,参与者分别食用了添加了儿茶素的鲜奶油,和添加了茶氨酸和儿茶素的鲜奶油,15个人中的13人认为后者更好吃了。可见,茶氨酸和儿茶素的比例对于抹茶独特的风味均必不可少。也许正是茶氨酸和儿茶素在抹茶中的比例恰到好处,才使抹茶风靡全世界,遍布大街小巷。
为何抹茶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
可以从以下几个论点推测1、日本比我们更注重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抹茶。建筑:你去京都能感受到唐朝文化。服装:和服是从汉服演化过去,但在日本可出入正式场合、甚至接见外国领导。2、别族文化冲刷。从元再到清,虽然带来了一些异文化,难免有所冲击。最关键是元朝统一中国杀了大半汉人,官方数据是6700万。什么概念,二战中国伤亡1800万。
中国的抹茶为什么唐宋之后就逐渐消失了?
唐朝开元以后,宫廷首先从源头控制茶饮文化,当朝设立生产皇室专用贡茶,并派遣官员监督制作。当有了好茶后,他们还需采用煎茶这类特别方法泡制。当时唐朝盛行煎茶法,陆羽曾在《茶经》中记载煎茶,团饼茶需经过灸、碾、罗等工序做成细微茶末,然后用特别器皿煎煮,水煮开后,初沸加盐、二沸投茶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停止加热,然后分给大家饮用…简言之,就是把提前做好的茶饼捣碎、精挑细选认真煎煮。
到了宋代,在喝茶这门生活艺术上,反倒比唐朝更加复杂多元,爱“点茶”。宋朝太祖赵匡胤爱喝茶,宫廷有饮茶风尚,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常百姓也都爱喝茶,皇帝经常赏赐茶叶给官员和百姓。他们以茶待客、以茶相赠、以茶祭祀,饮茶习俗已渗透到两宋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代蔡襄《茶录》曾提到,“点茶法”即将茶饼经炙烤、碾磨碾成细末,置茶盏中调成膏状物,再以沸水点冲使之产生泡沫,需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佳。
点茶是宋代饮茶的主要方式,此法传到日本后演变成了抹茶道。宋代将饮茶推向了高潮,但在大宋灭亡后,蒙古族入住中原建立元朝,马背上的民族自然是对点茶这样复杂的喝茶方法不习惯的,况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民族也喝不惯中原的茶点,因此抹茶逐渐失传,而日本却将其发展出了新的高度。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遗憾啊。我是萃花小姐姐,一个热爱历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女子,欢迎关注,点赞,分享哦~。
抹茶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吗?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是一个很有民族自豪感的国家,从文学到饮食,再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都在极力推崇民族文化,并推出了一系列自认为能代表日本文化的“国宝”。但甚至可能连大部分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在这些“国宝”中,很多其实是源自中国的东西。首先要说的就是抹茶。日本号称是世界上最懂得抹茶的国家,他们的许多美食中也都能看到抹茶的身影,但抹茶源自茶道,这两样东西都是在隋唐时期,遣唐使到中国带回来的。
中国人喝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到了隋唐时期,无论是茶的品种还是喝法,都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抹茶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所谓抹茶就是将茶饼用石磨研磨成粉再冲饮。但这种方式因为不如后来的直接冲泡茶叶来的方便,因此渐渐被中国人抛弃,反而是当时来中国学习的日本人学走之后,在其发扬光大。正宗的抹茶,特别是古法的制作太过考究了,普通人实在难以安利。
从茶芽的生长期开始,就要搭设棚架和草席给茶树避光,这样生产出的茶叶苦涩味更少,叶绿素和各类氨基酸含量更高。茶叶在采摘的当天便要经过蒸青、烘焙、筛选等步骤,最后,必须使用石磨,在每分钟60转的速度,19℃的恒温下,缓慢的磨出颗粒大小不到20微米的抹茶。这种方法每小时只能产出40克抹茶,但是由于石磨不会产生高热,磨出来的抹茶不仅没有苦涩味,甚至还会有类似海苔的清香。
不过,别看我们身边有许多抹茶糕点,但其实用的都不是抹茶,而是机械磨成的绿茶粉,这对喜好抹茶的小伙伴来说确实有点可惜。最后顺带一提,前面说了日本有很多“国宝”其实都是来自中国,这里菲李也给大家介绍几样。1、生鱼片日本生鱼片世界闻名,他们也深深为自己的这种饮食方式自豪,他们认为生鱼片和寿司一样,完美展现了日本人精致的生活方式。
但实际上,中国人吃生鱼片的历史更加悠久,历史记载,周宣王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食用生鱼片,将其称为“鲙”或“脍”,即使到了今天,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比如顺德,依旧保留着吃生鱼片的风俗。而日本人吃生鱼片的喜欢,是在唐朝时期从中国学去的。2、相扑相扑是日本的国技,在日本民众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别看人家相扑运动员胖的吓人,但无数日本女性都以嫁给相扑选手为荣,即使是当红女明星也一样。
但这种日本相扑,实际上源自中国古代的摔跤技术。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称为角抵摔跤运动,到了宋朝时期,更是直接改名为相扑。看过《水浒传》的小伙伴一定记得,书中的燕青最擅长的就是相扑。并且在南宋时期,不仅有男子相扑,更有女子相扑,女子相扑的精彩程度,据说连当时的皇帝都看的目不转睛。很多专家认为,日本相扑很可能是秦汉时期被人带到日本的。
3、花道在日本,擅长花道的女子一般会被认为是温柔贤惠的,因此在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花道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很多学校也会开设花道课程。而在日本民众心中,花艺是能代表日本之美的一种艺术。不过这种艺术,最早源自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在后来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时,因为喜爱这一技艺,所以专门学习带回日本。4、榻榻米早在汉朝时期,中国人就在使用榻榻米作为家具,因为当时还是跪坐的习惯,榻榻米的存在可能让人更加舒服。
但到了唐朝,因为凳子和高脚床的逐渐盛行,中国不再流行跪坐,睡觉地点也逐步搬到了床上,榻榻米的使用越来越少。反而是这是来中国学习的日本人对榻榻米一见倾心,因此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人平日里也是实行跪坐,并且因为日本多地震,所以当时的人们习惯睡地上,防止从床上摔下来,而榻榻米的使用,让他们的起居更加舒适和方面,渐渐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