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细又窄的壶嘴,像麻雀的嘴巴,不实用。平常喝茶泡茶,将茶汤从壶嘴里倒出来时,汤水顺着壶嘴倒出,水流细细的。无形当中,泡茶出汤的时间要变长。内质丰富的好茶,在水中浸泡时间太长,容易泡出浓酽苦涩的茶汤。另外,因为壶嘴太窄,出汤过程中很容易被泡开的茶叶堵塞。屋漏偏逢连夜雨,茶汤倒出的过程更加不顺畅。从紫砂壶的造型上看,泡茶时壶底的茶汤不好沥干。
哪怕将提壶出汤的动作,重复好几次,底部的汤水仍旧倒不尽。没有沥干的茶,一直闷在壶底会浸出大量的茶味物质,滋味极浓极苦涩。等到接下来再次冲泡,会掺入下一道茶汤内,影响后续的茶汤风味。最后,从平时的清洗和养护的过程看,紫砂壶要更加费心。细窄的壶嘴,深口的壶底,会留下不少卫生死角。茶渍、茶垢等不好彻底清洗,稍微养护不慎,就一点也不好清洗。
煮老白茶是煮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煮老白茶并非越久越好,这点是许多新手刚开始接触煮茶时常犯的错误。品质优秀的老白茶,内含物质是极其丰富的,用盖碗冲泡可能十几冲仍有滋味。同样的,一旦煮的时间太久,就会导致内含物质不断释放,最终超出滋味的临界点,茶汤变得浓酽苦涩。如果想要煮老白茶的话,控制煮制时间非常重要。
首先别急着将老白茶投入煮茶壶,应该先等壶内的水沸腾后,再投入老白茶。接着再次烧水,再次沸腾即可关火,等到茶汤归于平静,即可倒出品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煮老白茶的时间适宜,内含物质的释放恰到好处,不会释放太多导致又苦又涩,也不会释放太少导致寡淡无味。滋味正好,而且老白茶内还有不少内质剩余,可以继续煮下一壶,感受好茶的风味。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没有“煮白茶一定比泡白茶更好喝”的说法,煮茶与泡茶各有千秋。再者说了,新白茶尚未经过多少物质转化,咖啡碱、茶多酚的含量较多,如果用煮茶的方式品饮,茶汤大概率会较为苦涩,远不如盖碗冲泡来得清甜可口。如果要煮白茶的话,更建议大家选择陈白茶或老白茶。陈白茶,指制作时间超过1年,但不足3年的白茶。
老白茶,指制作时间超过3年的白茶。因为经过一定时间的洗礼,陈白茶与老白茶的内含物质都得到了一定转化,茶多酚含量减少,黄酮类物质含量增加,此时煮茶的会更加清甜、醇厚。“福鼎白茶煮着更好喝”这个论断,囊括了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明显范围太大,并不正确。如果某些茶掌柜坚称“白茶煮着更好喝”的话,那就要小心了,有可能茶掌柜卖的是劣质白茶。
老白茶先泡后煮,应该如何控制投茶量?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老白茶先泡后煮,如何控制投茶量?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得根据冲泡次数,来调整投茶量。如果说只是打算冲泡2-3回,然后直接煮茶的话,那么建议不要将盖碗内的茶叶全部投入煮茶壶,而是减少一些投茶量。从盖碗冲泡白茶的风味曲线来说,3-4冲是白茶的茶味巅峰期,而在2-3冲结束冲泡、改为煮茶,意味着此时茶叶依然蕴含着大量物质。
煮茶过程中,这些内含物质会源源不断释放到茶汤里,如果投茶量太多,必然导致内质释放过多,尤其是苦涩味物质的释放量超标,从而泡出一壶浓酽苦涩的茶汤。所以只冲泡2-3冲就改为煮茶的情况下,投茶量不宜过多。正常110ml盖碗应投入5克白茶,可以先将3克投入煮茶壶,而等到2-3壶之后,再将剩下的茶叶投入壶中,这样可以避免茶汤过浓。
如果打算冲泡7-8回,再进行煮茶的话,那么可以将5克干茶全部投入壶中此时大部分蕴含在茶叶表层的物质已经释放到茶汤里了,如果继续用盖碗冲泡,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坐杯时间,才能将隐藏在深层的物质激发出来。同样的道理,内含物质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如果投入到壶中的茶叶量少,反而会导致内质释放不足,茶汤平淡如白开水。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老白茶适合煮,而新白茶最好不要用煮的方式品饮。在六大茶类中,白擦的工艺最为质朴,以萎凋和烘干为主。工艺简单,让白茶保留下了茶叶的原本风味,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咖啡碱、茶多酚等苦涩味物质并非经历过转化。使用盖碗冲泡新白茶,村姑陈建议用快出水,因为这样才能避免咖啡碱、茶多酚的过量释放,令它们与茶多酚维持在一个平衡内,泡出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
反观煮茶,新白茶与沸水接触的时间较长,咖啡碱、茶多酚的释放量过多,打破了于茶氨酸之间的平衡,那么茶汤自然会变苦变涩。所以新白茶不建议煮饮。那么老白茶为何能煮呢?这就与白茶的后期陈化有关。白茶的陈化,其实就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因为不炒、不揉、不杀青的工艺特性,令白茶内部的酶保持活性。这些酶在后期陈化的过程中,能够与微量氧分子沸水物质转化,将咖啡碱、茶多酚转化为黄酮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