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目前市场上很多小青柑填充用的普洱茶,都是以7-8级料为主,毕竟好茶的在价格上和成本上都不会符合小青柑百元一斤的亲民价位。目前市面上流通着各种牌子的小青柑,笔者曾经在广州茶博会上做过粗略调研,发现100个做普洱茶商户里面,有99个都有其自己小青柑品牌,基本上都自称是新会小青柑制作而成。那么问题来了,在新会陈皮已经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小青柑有如何满足其产量呢?三、目前尚无办法发鉴别是否“正宗新会小青柑”对于如何鉴别小青柑是否新会柑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
新会陈皮的道地因素是需要在成果之后,其特殊的油脂物质含量才会显现,也就是当所有柑果都是小青柑的时候,其果实尚没有成熟,因此特征也无法显现。以新会柑独特的“香味”为例,青皮柑阶段的新会柑制作的陈皮,在陈化3年以上,其香味也不明显,因此就更不用说比青皮柑更早的小青柑了。同时,因为熟普洱茶的味道较为醇厚,而小青柑具备吸味的作用,所以最后小青柑在冲泡时的口感上更多是表现为“酸甜”的果味茶,又跟小青柠的味道相似,因此小青柑对于熟普洱是一种口感上补充,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对于小青柑更是情有独钟,总的来说,对于老茶客而言,因为没法鉴别其本真的味道,所以很多行家并不会喝小青柑。
四、小青柑并不适合作为日常消费茶,饮用不能太频繁作为比陈皮青皮柑更早的小青柑,其属于“寒凉”之物。陈皮分为青皮、二红、大红三阶段,越早的阶段其皮性越烈,因此青皮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常见于中医药方。而二红、大红则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其性温,效果上理气润肺等,是“温性”的食材,适合大部分人食用。因此作为口粮茶的小青柑就不太适合“胃寒”的人,常饮用会导致肠胃的不适等。
小青柑作为新生茶饮品,面市早期加上资本推动宣传配合和行业的热炒,成为了普洱茶的“网红”产品。但随着市场的冷静和网红效应的消退,人们也慢慢回归到茶品的理性消费中。总之,小青柑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推动产物,虽然其本质是在柑普茶等产品上更贴合于年轻人市场的产品创新,但却没有形成良性发展的基础。从早期推出来价格上千元的虚高,到现在百元的底气,也是市场回归常态的结果。
柑普茶是这几年兴起的,但小青柑却有争议,你是怎样看小青柑茶的?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当很多人知道作者是新会人后,都不由自主地赞美一番:你们老家的小青柑,很是出名啊!呵呵了,真是不好意思,我们新会本地人其实对小青柑的了解并不比外地人多多少,反而被赞得一脸蒙圈!其实小青柑、柑普茶,都不是新会陈皮特产,只是跟新会陈皮沾了边而已。“柑普茶”有历史可寻柑普茶据说是江门市棠下镇良溪村道光进士“罗天池”一时奇思妙想始创的。
道光廿七年(1847年),罗辞官回乡带回许多普洱茶。回乡后,罗天池把乡亲们收割来的柑橘挖空,放入了普洱茶后晒干就有了柑普茶。在十多年前,新会地区确实有不少人自己制作柑普茶,但都不成气候,因为中国人喝茶,喜欢单一味道,对于好茶,绝对不会混味儿,更不用说柑普了,因此,早年新会市面上,基本不见到有柑普茶的存在。
“小青柑”是资本炒作的产物在广陈皮的主产区广东新会,果农往往于5、6月间,采收自落的幼果,晒干后加工成“小青柑”。新会地区确实有“青柑”的历史,但仅限于“柑胎”,做法就是把清明前后的幼果直接晒干,也不用等什么年份,当年就可以直接煮水喝,有清热润肺的功效。对于目前市面上的“小青柑”,这是就比较畸形的产物。
更是资本炒作,加上利用了新会陈皮的名气进行创新,其“青柑 普洱”的模式,可谓做到四不像:普洱茶不能晒,晒过的普洱会变味,口感也大打折扣!而从经济效益上说,果农在端午前后采摘的小果,果农压根不会把新会柑在青柑的时间就摘掉,因为到了小青柑的阶段距离成果也是大概率的事,谁会把精心培育的新会柑在没成熟阶段就自己摘下来,而不选择在成果的时候买一个好价钱呢?另外很多商家宣传的富含陈皮油胞等等,其实小青柑因为长成,其所谓的陈皮油室成分基本不到成熟时的10%,在加上制作工艺也根本不可能陈化3年的时间成为陈皮,最后我们喝到的小青柑其实跟桔子皮泡水没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