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父母早亡,三个哥哥和几个堂兄弟先后死去。父系一辈,只剩下侄子朱文正跟他相依为命。后来,朱文正也死了。等大明一统的时候,朱元璋除了一群儿子,就是个孤家寡人。但,最艰难的,还不是起点低,而是时代问题更复杂、斗争态势更激烈。你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秦末乱世,都只有一个时代问题,那就是怎么干废贵族。只要干废了贵族,平民集团就能坐稳天下。
西汉朝堂,从皇帝到大臣,几乎清一色的平民出身。战国到西汉,完全可以认为是一个平民崛起而贵族没落的时代。各种机缘巧合,使得刘邦正好触摸到了这个大势,然后跟着这个大势一起走就行了。五代乱世,问题要复杂一点儿,因为有两个:一是沙陀人和契丹人,这掺杂了胡汉融合的问题。但是,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后,契丹人就算自废武功了。
沙陀人,也就是沙陀军事集团,可以认为是一伙山西军阀。所以,将其归类为另外一个问题,更合适。二是藩镇军阀割据,即怎么处理央地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安史之乱一直延续到五代乱世。五代乱世,就是一直在解决央地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朝堂,到底怎么才能干服地方节度使。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长命的大宋王朝也就可以长保国祚。
但是,元末呢?最大、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蒙古人大元已经有了将近100年的国祚。朱元璋要开创统一王朝,怎么也不能忽视蒙古人。正是因为蒙古人的统治时间太长,所以自秦汉以来的王朝正统性已经遭到了瓦解和破坏。于是,这时候的问题是:朱元璋要打什么旗才能凝聚起最基本的政治共识?刘邦造反,反秦朝、反秦法就够了。造秦朝的反,这就是政治共识。
赵匡胤不能叫造反,而只能叫兵变。兵变已经成为五代乱世的程序正义。“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老赵兵强马壮,老赵就是正义、老赵就当皇帝。那朱元璋呢?开始,只能用宗教手段凝聚政治共识,即“明王出世,普度众生”。于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朱元璋也被裹挟了进来。可以说,这就是另一场黄巾起义,只不过由黄巾换成了红巾。
然后,就是起义军之间的江湖混战,宗教不管用了,那就强者定章程、“枪杆子出政权”。这就是另一场五代乱世,南方一众“军阀”上演了国战级别的大乱斗。然而,大元朝竟置身事外了,看着这伙人死命斗。这也算一个奇葩。最后,才是解决蒙古人的问题,朱元璋誓师北伐。北伐大元的时候,又要打出一面新的大旗,即“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就是另一场刘裕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北伐功败垂成,而朱元璋北伐却成功了。就这个过程来说,朱元璋必须完成三个认知框架的切换。第一,宗教的认知框架;第二,军阀的认知框架;第三,华夷的认知框架。这种认知框架的切换,最能考验领袖人物的认知水准。也就是说,你只有智商够,才能在三个框架间切换自如;你只有格局够,才能在每一个框架认知中坚定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