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苦不能作为评判茶叶的标准。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其实茶叶中都含有苦涩味物质。喝到浓的茶叶觉得就是好的。很多人分不清浓淡寡厚,喝到觉得淡的茶叶,就是不好的。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
茶叶为什么又苦又涩?
欢迎关注【懂茶帝】常言道“不苦不涩不成茶”。其实茶叶中都含有苦涩味物质。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叶的苦不能作为评判茶叶的标准。
为什么有人说越好的茶叶口感越淡?
首先感谢官方的邀请,生在茶乡,祖上几代种植茶叶(茶园世家?),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茶,早起一杯茶,睡前一杯茶,与茶共舞已成习惯,生命注定与茶为伴,我能离开手机但离不开茶?。 耳濡目染数十载多少对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就拿家乡的绿茶说吧(信阳毛尖),市场普遍认为明前茶品质最为上层,市场价格最贵,每年明前茶采摘期就那么一个星期左右,物以稀为贵,做为春茶最早期的一批茶叶,生长周期最长,品质自然没得说。
明前信阳毛尖绿茶基本采摘的都是小芽,一天一个品质(告诉你们个业内秘密 明前头一天的茶不怎么样),一天一个价位,鲜叶是基础,炒工是关键;明前茶口感比较清淡,汤色嫩绿,茶叶比较鲜嫩,用水冲泡茶香四溢(兰花香),纯正的明前茶确实喝起来挺诱人的,明前茶采摘完就是雨前茶了,雨前茶市场价位有所回落,采摘的有纯芽,有一芽一叶,相对于明前茶来说,雨前茶品起来茶香更加浓郁一些,微涩回甘有甜甜的感觉,朋友们知道吗?经常喝茶的朋友们都知道,山头越高,茶叶品质越好,而真正的大山茶都是雨前茶,由于清明前深山温度还比较低,茶叶根本没有长势,所以我个人认为明前茶虽季节早但没有雨前茶好喝(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是不是越贵的绿茶越淡,便宜的反而更浓烈?为什么?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普及一下概念。很多人分不清浓淡寡厚,喝到觉得淡的茶叶,就是不好的。喝到浓的茶叶觉得就是好的。实际上,“浓非厚,淡非薄”。这是一个概念,那么怎么看待绿茶浓淡,寡薄与茶叶的品质关系呢?其实真正要理解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树种大叶种茶树因为茶叶原料中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都大于小叶种,所以一般来说,大叶种肯定比小叶种要浓重很多。
比如绿茶普洱就比绿茶明前黄山毛峰要浓重很多,那么这样的横向对比其实没有意义,对于消费者要选择自己合适的绿茶。2、原料采摘一般来说,明前的原料苦涩味低,而往后因为叶片趋于成熟,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增加,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带来的苦涩味增加。所以很多时候明前鲜叶给人的感觉是淡。而后期的鲜叶感觉茶味(苦涩味重一些)。
但这里特别提示一下,明前茶的淡,不代表口感上的薄,恰恰各类氨基酸含量高,反而会让绿茶茶汤的厚度和鲜甜度好。而后期的绿茶虽然口感上具备浓重的特点,但完全比不了早期的厚度。3、工艺同一个品种茶叶,同一个时间采摘,工艺上的不同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一般来说适度揉捻的口感大于未揉捻的绿茶;炒青工艺口感重于烘青的绿茶;干燥时火温高的绿茶香气和口感也要重于低温烘干的绿茶。
所以再工艺上的不同,也会带来绿茶口感上轻重的区别。一般个人认为同一种茶叶,同一时间段采摘的情况下我认为:炒青的口感香气要好于烘青的口感,足火的绿茶口感好于第二年干燥绿茶(但低温能保持低沸点的香气,部分花香是低沸点香气),适度揉捻的口感要大于未揉捻的绿茶。好了结合以上三点的描述,最后来回答关于绿茶贵和便宜来判断茶叶是否浓淡,是不完全成立的。
是需要结合工艺、品种之间的区别的。但是,单一品种贵和便宜,是能够确定的。越贵的绿茶一般采摘时间越早,所以口感上会偏淡,但厚度好、鲜爽度更高。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一种绿茶的好和坏。最后提一下,提问者配的绿茶是机器压制的布尖,并非正宗的太平猴魁手工捏尖。可以看我们的捏尖绿茶,带有明显网格纹,口感更为醇厚。恋山堂——专注黄山好茶。